百年非遗的新时代演绎
2025/4/30 来源:不详本文转自:安庆日报
真实故事活态传承
百年非遗的新时代演绎
百年来,在桐城市嬉子湖镇珠檀村一带,一直流传着一个真实的故事——《裁襟励子》。 旧日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位母亲,名叫苏蕙华。民国初年,受过教育的女性很少,苏蕙华很幸运地成为其中一员。虽然德行与教育程度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德才兼备的苏蕙华,是绝对配得上“知书达礼”四个字的。在嫁给当地颇有才学的教书先生江百川后,她育有三子:兴汉、羽仪、兴皖。 一日,长子兴汉放学归来,说陈师母要给她的儿子拼做一方彩色兜肚,尚缺大红绸布一块,他已答应陈师母,回家找一块带去。 对于儿子的承诺,苏蕙华高度重视,马上在家中翻箱倒柜搜寻红绸布。可惜,她没有找到。往日不同今时,家里找不到的红绸布,也不是短时间能买到的。最后,她将眼光落在自己的红绸嫁衣上…… 那时,嫁衣对于女人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不光是纪念品,还是吉祥物,然而她还是这么做了:只见她拿起剪刀,麻利地从嫁衣上裁下一块衣襟,递给儿子。当时的兴汉,已被母亲的举动所震撼,一时竟没有回应。 苏蕙华好言安慰道:“孩子你不要惊慌,这没有什么,说过的话该算数。何况这是送给先生家的呢,你父亲也是先生,你应当尊敬先生,好好读书。” 然而,陈师母接到布料后,从颜色、剪口、针脚上辨认出:这块红绸布是刚从衣服上剪下来的。她怕孩子不懂事,瞒着大人把好衣剪坏了,便托人向苏蕙华打听此事。了解真相后,陈师母觉得过意不去,便邀陈先生陪同自己登门向苏蕙华道谢致歉。 对此,苏蕙华说:“我不是不爱衣服,何况有纪念意义的嫁衣?不过我更注重教育孩子一要尊重老师,二要说话算数,三要成人之美。一襟而全三教,我倒要感谢你们呢!” 陈先生见此事,闻此言感慨系之,赠一诗云:“古来女传古人编,今事惊人更应传。方讶宁馨为可畏,尤夸女士只称贤。新襟能剪懿行著,画荻堪名妇德全。来日骚坛知必颂,抛砖引玉我徒先。” 这个故事,如今已是省级非遗。 尊重老师 这一省级非遗的传承人,名叫江觉迟,正是苏蕙华女士的孙女。她是一名作家,也是一位老师。 在好家风的熏陶下,江觉迟从小就关心他人,热心公益。年她带上个人全部积蓄,只身来到川藏高原支教、帮扶,创办草原孤儿学校,给草原孤儿、贫困孩子、失学儿童提供基本的照料和教育。“最难的是因高原反应而生病,发生肺水肿,有几次差点就死了。”江觉迟坦言,她也曾想过放弃。“但每次想要离开时,就会想到祖母的懿行。”这一坚持就是十六年,前后培养教育了一百多位高原孩子。 这,当然是“裁襟励子”精神的活态传承。 年,江觉迟曾出版畅销书《酥油》,年又出版《雪莲花》,这两本书,都是以她在川藏高原历时十六年的支教、帮扶生活为蓝本创作的自传体小说。 在说到“尊师”时,人们还经常用到另外两个字:“重教”。珠檀村就是一个尊师重教的地方。 “我们村只有两千多人口,几十年来,从事教育工作的就多达百人,还涌现了十多位诗人,多位作家、书法家、民间艺术家等。我们村的学子,考入名校者也有不少。”9月21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珠檀村党总支书记张立新举例道:朱丹,年考入清华大学,是当年安庆市的理科高考状元;童长武,年考入中国农业大学,后又考入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生;李茂盛年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考入英国剑桥大学研究生…… 说话算数 “说话算数”,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内容之一——诚信。 9月17日,嬉子湖辅导小学学生张歆妍第一次在诚信课堂上课。在谈到课后感时,这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如是说:“这是我第一次听江老师讲裁襟励子故事,通过这次的学习活动让我更加明白了诚信对我们的重要性。” “青少年是我们祖国的未来,引导青少年树立诚信理念十分重要。”嬉子湖镇党委宣传委员周惠玲介绍,该镇的诚信课堂是以“裁襟励子”诚信精神为核心打造的公益性、多功能课堂。学生为课堂的主要群体——每年寒暑假都会针对中小学生义务开展主题讲座及写作辅导,每期会邀请专业老师授课。另外每年也将以座谈会、笔会等形式、面对广大社会团体、不定期组织举办与裁襟励子诚信精神相关的传承传习活动。今年已经开展诚信课堂六期,人次参与。 嬉子湖镇诚信课堂的教室所处位置,被称为诚信文化园。文化园占地面积平方米,由诚信课堂、诚信积分超市、裁襟励子非遗馆等多个部分组成。 “文化园不只是起到了宣传诚信文化,传承非遗精神的作用,还是为周边群众提供日常休闲的好场所。”张立新介绍,自打文化园建成后,附近的村民每天傍晚都会以家庭为单位前来嬉戏纳凉。“文化园建设的同时,周边人居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庄绿化更加整齐,道路也更加干净整洁。” 成人之美 成人之美,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在嬉子湖镇,愿意这样做的人,很多很多。 荣获“中国好人”称号的江胜霞,自年至今,坚守在农村基层工作岗位三十余年,先后担任过村妇代会主任、村委会主任、村党总支书记等职务。她以率先垂范、敢于破局的先锋精神,依靠群众、服务村民的扎实作风,带领村两委一班人,把蟠龙村由过去的贫困落后村变成如今连续三年镇综合考评第一名的先进村…… 荣获“安庆好人”称号的张党恩,坚持乐于助人、团结邻里。防汛时,他们一家人主动上堤上坝;防疫时,他们一家人积极配合各项工作;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中,他们一家人除了搞好自家卫生,还主动帮助同村民组行动不便的老人清理门前屋后的杂物……去年3月,他冒着生命危险在初春冰冷刺骨的湖水中,救起落水老人。 还有,谈小英、张洪才……当然,还有江觉迟,同样是“安庆好人”。他们在新时代演绎的真实故事,与百年前的非遗故事,遥相辉映。近年来,嬉子湖先后培育“中国好人”1人、“安庆好人”11人、“安庆岗位学习雷锋标兵”1人、安庆战“疫”好人1人、“桐城好人”10人、桐城市道德模范2人、优秀志愿者3人。向身边好人学习,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在嬉子湖镇已蔚然成风。 全媒体记者何飞 通讯员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