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故事张三小投师访友西行记上集

2023/2/20 来源:不详

很久很久以前,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住着一户远近有名的张秀才。

他一生博学多才,为人忠厚老实、惜爱生灵,“走路怕伤蝼蚁命,飞蛾扑火纱罩灯”,是出了名的活东郭……

一次外出教书途中,见一小狐狸在猎人的追捕下与母亲跑丢,他不加思索地把小狐狸藏在胸口带回家中,一口水一口饭将小狐狸养大,又趁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把小狐狸送至人烟稀少的丛林里,嘴里念念有词:“走吧,愿你早日找到母亲,享受合家欢乐。”

如今张秀才年世已高,不再外出教书,虽是老骥伏枥,可也力不从心。膝下三个儿子都已长大成人,儿孙满堂其乐融融,人们都说张秀才是十世修行的好人。

他的大儿与二儿子,尽管没有父亲那么学识渊博、才华超群,毕竟也是出自书生门弟,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精心教育下,诗文哲理还是懂得不少,只是复杂的社会不同的命运,他们只能接受现实,踏踏实实地耕种着几亩薄田,日子过得虽说不是很富余,但儿女双全、太太平平也算是很知足了。

今天单说他的小儿子张三小

三小还是遗传了父亲的基因,打小就聪明伶俐、为人忠厚老实品行端正,很受父母及邻里的喜欢和爱戴,孩子长得更是谁见谁夸。

父亲总是期望他能够出人头地,为张家创立门面,可种种因素的促成,一直未能遂心所愿,这也是张秀才一生最大的遗憾。

三小也是二十几岁了,仍是单身一人,每天守着那几亩薄田过日子。

俗话说,人怂有人欺,马怂有人骑,甭说别人,连知情达理的亲兄亲弟犹为如此。

在两个哥嫂眼里,三小只是一个顺手拈来的工具,用着干什么活,随便喊一声,一时来晚了,免不了吃一顿气。有时刚答应去二哥家里,大嫂又来喊叫,为此没少引起三角纠纷。

更不可理解的是,大哥家里干、二哥家里干,忙活老半天,自己的农活全耽误了还不说,有时连口热饭都没挣出来……

早晨自家吃点饭,干了一天活,晚上又要自己回家做饭这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

有人看来这是点小事,可也有人认为,一个生活在最底层的穷庄稼人,除了口里那点粮食和身上那点遮体的衣物,天天就是吃饭干活,还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因而常为三小抱不平、发怨恨,便在三小面前挑拨是非,可三小总是呵呵一乐地说:“为人别太较真,太累、没意思……”使挑事人落得尴尬无比、无地自容地说一句:“你就活该地过吧!”

除了哥嫂以外,街坊四邻也是如此,谁家的农活人手打不开点,只要喊一声,二话没说,三小宁肯撂下自己的事情,也不肯逐了他人的面子,成了全村人的用急工具……

时间久了,三小的为人、评价,在众人眼里从缺心眼、随便搬用的烂砖头,逐渐变成了德高望重的厚道之人。

人们醒悟后,不但不再随便指使三小帮自己干活,还时常关心和帮助三小的私生活。

两个哥嫂在众乡邻的影响之下,也对三小倍加体贴关照起来了……

这天,大哥二哥凑了点银两盘缠,送到三小面前:“老在家里待着也没有出息,凭着你聪慧的天资、一身的才华,带上这点钱出门闯荡一下,是文也好、是武也行,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结交世上能人义士,为张家光宗耀祖,也不枉费父母一生对你的良苦用心。”

三小安照哥哥的意图,牵上自家的小毛驴,一边走一边问,不管是七八十岁的老人还是年幼的玩童,不管是达官显贵还是平民百姓,都是他拜访的对象,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同蜜蜂采蜜一样博取众长是他的宗旨。

心想,只要坚持不懈,总会遇上高师良友,他不辞辛苦朝着人多的大城市一路西行……

一天的劳累奔波,路途也扔下百里有余,来到一所庄园。知是远道而来,庄主以款相待……

次日天明,庄主也不曾收取银两,只是拜托他一件事情:“家有一棵祖上传下来的百年银杏大树,也有雌雄相配,每年只有枝繁叶茂,从未见它一粒果实,诚望三公子远去他乡,见多识广,若是遇到有识之士,讨个良方,治好大树不结子之病多有感激与重谢……”

三小来到银杏树下左右观望,但见大树参天,郁郁葱葱,雌雄相依荫森一片,不由得道上一句:“好雄伟的大树呀,开眼了,三小谨记在心。”……

三小辞别庄主,不辞辛苦继续西行,一路拜师问友,卖力求学,结识了很多仁人志士,也见识了诸多人间冷暖的艰辛。随明人指点,他越法有了正确的求知目标……

不知不觉到了严寒深冬。

这天,日色将尽,又进一村庄。

见一老者愁眉不展左右徘徊,本是来投宿的,一路接受良师益友的传授,以解他人之忧为己任的张三小,忘却了自身的困倦与饥饿,便自动上前搭问:“老人有何心事郁郁寡欢,在下三小是否可帮忙于你?”老者爱理不理地道出了一件辛酸往事:“我也算是本村数得上的大户人家,家境殷实衣食无忧,膝下有一小女年方二十有一,自小天生灵利、貌美如花,为父专门为她请了私塾先生进入自家学堂。

几年后,她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成了远近闻名的女才人,人见人夸。多少大家公子上门求亲举不胜数,只因老者惜女如命,一直不肯应允她嫁……

一日,从来不出门的她,要到野外踏青赏花、写生作画。

忽见一只野兔爬伏在草丛里,她不自禁地放下画笔前去捕捉野兔,一边跑着、一边笑着、撵着……

一不留神,脚下一滑跌落沟底,摔得遍体鳞伤,不知疼痛,爬起身来只管一个劲的笑……

现在,疯女一个,饥饿不识、冷暖不知,没羞没臊、不会言语,一天到晚,只知道笑,成了远近他乡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至今已近三个年头了,没人肯娶无人敢要……

公子远道所至,安歇要紧,说这些干啥?老朽将家丑丢远了!嗐!”

一阵畅心的倾说,老者似乎感到心里舒坦了许多……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三小记下了老者的苦衷。并向老者承诺:“一旦见到有才高人,一定尽全力求取给老者女儿治病的良方……”

次日,告别了老者,三小继续西行。

本来在离开家乡准备外出的那一刻,心里没有准确的目标。

可一路上,所见所闻、大事小情,装得他腹中满满,记事本上密密麻麻,三小带着众多人的寄托与期盼,似乎感到自己肩上承载了重大的责任,他越法想早日找到明人真师为众人排忧解难……

一个月、两个月,一年两年风餐露宿艰辛无边,良师益友没有寻到,可人们求他解决的事情越法曾加了许多。自言自语道:“我是谁呀?是菩萨?活佛?人们都让我捎个话问一下活佛,解决自己的难题,这么多的承诺、这么多的期盼与重托,可活佛真人又在哪里呢?……”

身上的银两花光了,就地找事做挣点钱,干粮吃光了,有时热心人送一点……

时间如水,日月如梭

又一年深冬,他忍着饥饿来到一座荒废的古刹里,想休息一下也好避避风寒。

见刹中一老妪,有气无力地待在墙边,一不会说话,二不会动弹,可怜兮兮的。

三小将身上的干粮送给了她,又把自己的棉衣披在了她身上,向门外走去,心想,这是一个急需救助的老人……

刚刚走出几步,老妪喊住了他,也许是他的善心感动了老人。

他返回古刹

老妪颤抖地询问了三小的事情,老者感动流涕,不顾倦累地告诉了三小要寻找高师活佛的地址与方法……

她说:“再往前走几十里,有一条山陡路滑的羊肠小小道,踏着石板小桥渡过一条齐要深的长溪,饮三口泉水继续走,绕过一棵雪莲花,只顾走,不可回头,更不得四处观望,随着弯曲的小路左转右转,往返三次,眼前有“活佛仙人涧”字样,在字的左右上,各拍三掌叫一声,活佛!三小有事要求……”

听着老妪的解说,如同进入仙境一般,神魂有些迷茫……

解说完毕,老妪道了一句:“去吧,那里有你所要的一切”

三小如获至宝,三叩首,拜别了刹中老妪。

三小忘了饥饿与寒冷,顺着老妇人指点的路线一路走去,叫开石门,来到异国他乡最大的法师修为宝殿门前,这里似世外桃源另一个世界,殿堂门外众说纷纭,三小谨遵教诲不敢多言,听人议论,这里有解脱人间痛苦的良方,有普度众生之法术,有起死回生之圣丹妙药,可只得有心地善良、十世修行、怜惜世间所有生灵,一世忠诚厚道之人方可打开宝殿大门,一般人难以接近……

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身负重托的张三小,不顾个人安危,壮了壮胆,安刹中老妇人解说的方法,一步三叩首顺利走进正堂……

正堂端坐一老僧,手里拈着一串大珠子,不言不语……

三小心想,果然名不虚传,这就是人们所传说的可超度众生的西天佛祖吧?只管跪拜不敢正视。

心里想求解的事情很多,可眼前最要紧的还是怎样解救古刹里的老妇人……

他双手扶地:“活佛在上,此行千里有余……”

活佛道:“说重点”

三小说:“此向东,不足百里古刹一老妇人……”

话语未完,老僧道:“回家的路上带着她,给你做母亲。”

第二件、第三件……

所谓的老活佛,比真的如来佛的话语还金贵,只回答了三小三个问题,再是金口难开,威严之下,再要啰嗦顿感凶多吉少。

三小几年辛苦,一路寻师访友,老妇人说这里有真人名师,可解答世间万物之难题,除人间百般疾苦,这里有我所要的一切,可我随身小本本满满记载着众乡邻的希望与寄托,小本本尚未敢露面……

心想,往返几千里路,风雨疾苦历经无数,自己的事情一字未提不要紧,可返回路上怎可与众乡邻解释呢?

更何况,家里尽管父母年世己高,可也是父母双全呀?

半路上再捡一个老母亲,回家怎么跟哥嫂交代呀?

可“活佛”的第一个教诲就是把刹中老妇人当母亲带回家……

也罢,安圣人说的做吧。

三小又安老妇人的教导,不足一天的时间原道返回古刹。

古刹老妪似乎吃了三小的干粮,换了他的棉衣精神了许多,一见如故的滋味由然而生。

老妪好像知道了一切,已为三小准备了可口的饭菜,饱饱地吃了一顿,三小跪拜:“干娘在上,从今天起,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老妪并无推辞,很自然地点了点头……

敬请期待下集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34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