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育儿暑假带孩子走进神奇的植物世界
2023/5/9 来源:不详白癜风最好用中药治疗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262322.html
本文转自:北京晚报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种子有多大么?油画的画布和颜料取材于什么植物?巧克力为什么“只溶在口不溶在手”?各种新鲜有趣的植物谜题可以来国家植物园寻找答案。4月中旬,随着国家植物园的成立,国家植物园(北园)科普馆也正式开放。暑假带孩子走进神奇的植物世界,了解植物知识,感知植物文化,参与科普互动,这里是不二之选。
科普馆位于国家植物园(北园)东南侧,展厅面积余平方米,共分为序厅、主展厅、一层临展区、二层植物画展区和儿童手工教室五部分。
观展亮点
最大和最小的种子隐藏的生存智慧
主展厅的门前,世界上最大的种子海椰子的种子与世界上最小的种子斑叶兰的种子,并列展示在一起。
看到巨大的海椰子种子,游客不禁哑然失笑——“怎么像个屁股?”没错,海椰子的样子乍一看真有些让人“难以启齿”,造物主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种“最不像话”的椰子,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作“臀形椰子”。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种子,海椰子的重量可以达到25公斤!
然而,外形并不是海椰子最重要的看点,关键的知识点在于:海椰子是世界珍稀濒危植物三大旗舰种之一!
科普馆馆长王康介绍:“海椰子仅产于印度洋塞舌尔群岛的两个小岛上,被视为塞舌尔的国家标志,目前仅存株。因为分布地十分狭窄,且受自然灾害或人类采伐导致灭绝的风险较高,因此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它的种子被塞舌尔作为国礼,严禁私运出国,该国的签证印章、钱币和邮票上也都印制着海椰子的图案。”
一粒种子为什么要长这么大?“通过海椰子的一生,你可以了解地球的变化。”王康馆长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很久以前,塞舌尔群岛是跟非洲大陆连在一起的,那时候海椰子的种子其实没这么大。后来随着地球板块的移动,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漂,漂到了亚洲,撞出了喜马拉雅山,有些碎片就落在了印度洋上,形成了一片群岛。海椰子也因此脱离了非洲大陆,“漂泊”在孤零零的小岛上。这里没有很多动物来给植物传播种子,怎么办呢?物竞天择,为了繁衍下去,岛屿上的植物慢慢地把种子变得很大,因为只有大型种子才有更多的营养来支持后代的成长。海椰子通常需要20至40年才能开花结果,果实需8年左右成熟,大块头的果实里积累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但是变大也有变大的劣势,那就是种子的传播问题。海椰子成熟后,硕大的种子落在“爸爸妈妈”的脚下,无法获取阳光和养料。于是这种神奇的植物就渐渐地进行演化,萌生出一条长长的“脐带”,将胚胎送到更远的地方,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物种的迁移。“这可能是巨型种子的成因,但也不排除这仅是进化史上的一次偶然性杰作。”王康说道。
世界上最小的种子是斑叶兰的种子,小得简直像灰尘一样,1亿粒斑叶兰的种子才有50克重量,游客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它的真容。
斑叶兰的种子密密匝匝,有密集恐惧症的游客看得头皮发麻。密集也是有原因的——为了弥补种子质量不高的问题,斑叶兰会产生数量惊人的种子,通常一个蒴果内的种子就数以万计。这些种子轻似尘埃,能随风飘扬,到处传播。跟海椰子正好相反,这是靠数量取胜的一种繁殖策略。
观展解码
植物如何改变人类生活
四川人为何爱吃辣?
所谓民以食为天,展览一上来就以《食用植物》开篇,观众在这里看到了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茶叶、咖啡等饮料植物,以及各种水果、蔬菜。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植物远没有珍稀植物那么吸睛,可经专家一讲你会发现,原来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的趣闻轶事。
比如小小的辣椒,竟然跟中国的人类迁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看到辣椒,人们都会立马联想到川菜。的确,辣椒是川菜的灵魂,通常的说法是,四川人爱吃辣是因为气候潮湿,但潮湿只是其中一方面,辣椒在四川的兴起另有原因。”王康馆长介绍,在历史上,四川原住民是不吃辣的,四川人喜欢吃辣的历史,起源于清朝时大规模的“湖广填川”,迁移过去的湖南人和广西人将嗜辣口味逐渐融入四川饮食中。在那个时代,盐的运输非常困难,而辣椒的获取要比盐更容易一点,所以辣椒就占了上风,渐渐成为川菜里面的调味担当。
很多人吃川菜时会被辣得直吐舌头,但昆虫和鸟类却对这种味道并不敏感,它们吃掉辣椒,通过粪便将辣椒的种子带到更广袤的地方,所以辣椒得以大规模地传播开来。pagebreak
巧克力为何“只溶在口不溶在手”?
“只溶在口不溶在手”这句著名的巧克力广告语堪称经典。为什么好的巧克力在嘴里会很快融化,但在手中却不易化掉呢?饮料植物展区揭开了这个小秘密——巧克力的主要成分是可可脂,它的熔点在34℃至38℃,低于口腔,高于体表,因此才有了“只溶在口不溶在手”的神奇反应。
青蒿素诞生前人们如何抗疟疾?
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药用植物》板块展示了人类史上重要的植物药。
年,因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她与青蒿素的故事广为流传。人们都知道了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良药。其实,疟疾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屠呦呦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现青蒿素的,那在此之前的几百年间,人们又是怎么对抗疟疾的呢?展览给出答案——金鸡纳霜。金鸡纳霜和青蒿素都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一个“霜”,一个“素”,听名字很“化学”,但其实这两种药物都来自于植物。金鸡纳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奎宁,就提取自金鸡纳树的树皮。雪山上看到的真是雪莲吗?
你在雪山上看到的可能并不是雪莲,而是另一种外形相似的植物——水母雪兔子。由于药用植物资源需求量急剧增加,加之利益驱使,一些药材被无度地掠夺式采挖,导致野生资源急剧减少。雪莲花作为藏药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由于过度采挖,野外种群极为罕见,濒临灭绝。就连与雪莲外形相似的水母雪兔子也没能逃过一劫。越来越多的游客在野外看到水母雪兔子,将其当成雪莲采走,导致水母雪兔子也遭受了灭顶之灾。从《药用植物》板块的展览中,人们认识到,濒危药用植物的保护迫在眉睫。
植物还能产“油”产“酒精”?
植物还是一种重要的能源。今天的煤炭资源,就来源于远古时期的植物。除此之外,能源植物家族种类丰富,有些植物还具有产“油”、产“酒精”的神奇本领。这些植物被称为能源植物,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大家快来种蓖麻,快来种葵花。”70后、80后们对蓖麻并不陌生。在那个年代,蓖麻在农村地区随处可见,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种植。很多人小时候并没注意蓖麻的用途,从展览中才得知,小小的蓖麻是富含油脂的优良能源植物,蓖麻油不宜食用,但它属于重要工业用油,可用作飞机、船舶和汽车的高级用油及替代石油的化工原料。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人们常吃的甘蔗竟然还能做成汽车燃料。原来,甘蔗汁液中富含的蔗糖除了制糖之外,还可以加工发酵成乙醇,乙醇混合到汽油中成为汽车燃料。而且“甘蔗”乙醇,还具有工艺流程简单、生产效率高、生产耗能自给和废液零排放等优点。
《能源植物》板块的展览让人们认识到,开发能源植物可作为现有能源的补充和替代品,不仅能逐步缓解能源危机,同时对保护生态系统也具有重要意义。
观展提示
展期:常设展9:00-16:30每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票价:国家植物园(北园)全价票5元,半价票2.5元。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种子有多大么?油画的画布和颜料取材于什么植物?巧克力为什么“只溶在口不溶在手”?各种新鲜有趣的植物谜题可以来国家植物园寻找答案。4月中旬,随着国家植物园的成立,国家植物园(北园)科普馆也正式开放。暑假带孩子走进神奇的植物世界,了解植物知识,感知植物文化,参与科普互动,这里是不二之选。
科普馆位于国家植物园(北园)东南侧,展厅面积余平方米,共分为序厅、主展厅、一层临展区、二层植物画展区和儿童手工教室五部分。
观展亮点
最大和最小的种子隐藏的生存智慧
主展厅的门前,世界上最大的种子海椰子的种子与世界上最小的种子斑叶兰的种子,并列展示在一起。
看到巨大的海椰子种子,游客不禁哑然失笑——“怎么像个屁股?”没错,海椰子的样子乍一看真有些让人“难以启齿”,造物主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种“最不像话”的椰子,所以它还有一个名字叫作“臀形椰子”。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种子,海椰子的重量可以达到25公斤!
然而,外形并不是海椰子最重要的看点,关键的知识点在于:海椰子是世界珍稀濒危植物三大旗舰种之一!
科普馆馆长王康介绍:“海椰子仅产于印度洋塞舌尔群岛的两个小岛上,被视为塞舌尔的国家标志,目前仅存株。因为分布地十分狭窄,且受自然灾害或人类采伐导致灭绝的风险较高,因此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它的种子被塞舌尔作为国礼,严禁私运出国,该国的签证印章、钱币和邮票上也都印制着海椰子的图案。”
一粒种子为什么要长这么大?“通过海椰子的一生,你可以了解地球的变化。”王康馆长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很久以前,塞舌尔群岛是跟非洲大陆连在一起的,那时候海椰子的种子其实没这么大。后来随着地球板块的移动,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漂,漂到了亚洲,撞出了喜马拉雅山,有些碎片就落在了印度洋上,形成了一片群岛。海椰子也因此脱离了非洲大陆,“漂泊”在孤零零的小岛上。这里没有很多动物来给植物传播种子,怎么办呢?物竞天择,为了繁衍下去,岛屿上的植物慢慢地把种子变得很大,因为只有大型种子才有更多的营养来支持后代的成长。海椰子通常需要20至40年才能开花结果,果实需8年左右成熟,大块头的果实里积累了丰富的营养物质。但是变大也有变大的劣势,那就是种子的传播问题。海椰子成熟后,硕大的种子落在“爸爸妈妈”的脚下,无法获取阳光和养料。于是这种神奇的植物就渐渐地进行演化,萌生出一条长长的“脐带”,将胚胎送到更远的地方,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物种的迁移。“这可能是巨型种子的成因,但也不排除这仅是进化史上的一次偶然性杰作。”王康说道。
世界上最小的种子是斑叶兰的种子,小得简直像灰尘一样,1亿粒斑叶兰的种子才有50克重量,游客要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它的真容。
斑叶兰的种子密密匝匝,有密集恐惧症的游客看得头皮发麻。密集也是有原因的——为了弥补种子质量不高的问题,斑叶兰会产生数量惊人的种子,通常一个蒴果内的种子就数以万计。这些种子轻似尘埃,能随风飘扬,到处传播。跟海椰子正好相反,这是靠数量取胜的一种繁殖策略。
观展解码
植物如何改变人类生活
四川人为何爱吃辣?
所谓民以食为天,展览一上来就以《食用植物》开篇,观众在这里看到了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茶叶、咖啡等饮料植物,以及各种水果、蔬菜。这些生活中常见的植物远没有珍稀植物那么吸睛,可经专家一讲你会发现,原来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的趣闻轶事。
比如小小的辣椒,竟然跟中国的人类迁徙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看到辣椒,人们都会立马联想到川菜。的确,辣椒是川菜的灵魂,通常的说法是,四川人爱吃辣是因为气候潮湿,但潮湿只是其中一方面,辣椒在四川的兴起另有原因。”王康馆长介绍,在历史上,四川原住民是不吃辣的,四川人喜欢吃辣的历史,起源于清朝时大规模的“湖广填川”,迁移过去的湖南人和广西人将嗜辣口味逐渐融入四川饮食中。在那个时代,盐的运输非常困难,而辣椒的获取要比盐更容易一点,所以辣椒就占了上风,渐渐成为川菜里面的调味担当。
很多人吃川菜时会被辣得直吐舌头,但昆虫和鸟类却对这种味道并不敏感,它们吃掉辣椒,通过粪便将辣椒的种子带到更广袤的地方,所以辣椒得以大规模地传播开来。pagebreak
巧克力为何“只溶在口不溶在手”?
“只溶在口不溶在手”这句著名的巧克力广告语堪称经典。为什么好的巧克力在嘴里会很快融化,但在手中却不易化掉呢?饮料植物展区揭开了这个小秘密——巧克力的主要成分是可可脂,它的熔点在34℃至38℃,低于口腔,高于体表,因此才有了“只溶在口不溶在手”的神奇反应。
青蒿素诞生前人们如何抗疟疾?
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药用植物》板块展示了人类史上重要的植物药。
年,因为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她与青蒿素的故事广为流传。人们都知道了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良药。其实,疟疾是一种古老的疾病,屠呦呦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现青蒿素的,那在此之前的几百年间,人们又是怎么对抗疟疾的呢?展览给出答案——金鸡纳霜。金鸡纳霜和青蒿素都是治疗疟疾的特效药。一个“霜”,一个“素”,听名字很“化学”,但其实这两种药物都来自于植物。金鸡纳霜,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奎宁,就提取自金鸡纳树的树皮。雪山上看到的真是雪莲吗?
你在雪山上看到的可能并不是雪莲,而是另一种外形相似的植物——水母雪兔子。由于药用植物资源需求量急剧增加,加之利益驱使,一些药材被无度地掠夺式采挖,导致野生资源急剧减少。雪莲花作为藏药的历史十分悠久,但由于过度采挖,野外种群极为罕见,濒临灭绝。就连与雪莲外形相似的水母雪兔子也没能逃过一劫。越来越多的游客在野外看到水母雪兔子,将其当成雪莲采走,导致水母雪兔子也遭受了灭顶之灾。从《药用植物》板块的展览中,人们认识到,濒危药用植物的保护迫在眉睫。
植物还能产“油”产“酒精”?
植物还是一种重要的能源。今天的煤炭资源,就来源于远古时期的植物。除此之外,能源植物家族种类丰富,有些植物还具有产“油”、产“酒精”的神奇本领。这些植物被称为能源植物,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大家快来种蓖麻,快来种葵花。”70后、80后们对蓖麻并不陌生。在那个年代,蓖麻在农村地区随处可见,几乎家家户户都会种植。很多人小时候并没注意蓖麻的用途,从展览中才得知,小小的蓖麻是富含油脂的优良能源植物,蓖麻油不宜食用,但它属于重要工业用油,可用作飞机、船舶和汽车的高级用油及替代石油的化工原料。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人们常吃的甘蔗竟然还能做成汽车燃料。原来,甘蔗汁液中富含的蔗糖除了制糖之外,还可以加工发酵成乙醇,乙醇混合到汽油中成为汽车燃料。而且“甘蔗”乙醇,还具有工艺流程简单、生产效率高、生产耗能自给和废液零排放等优点。
《能源植物》板块的展览让人们认识到,开发能源植物可作为现有能源的补充和替代品,不仅能逐步缓解能源危机,同时对保护生态系统也具有重要意义。
观展提示
展期:常设展9:00-16:30每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票价:国家植物园(北园)全价票5元,半价票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