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仰止嘎玛沟徒步记11问路何能美

2023/5/3 来源:不详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公益抗白 http://pf.39.net/bdfyy/bdflx/160706/4892467.html

前文说到,彦臣六人的嘎玛沟徒步之路走到了第四天,从汤湘营地出发,过巴当营地,来到“惊心大滑坡”路段,前方是他们一无所知的俄噶营地……

穿越惊心大滑坡

所谓的“惊心大滑坡”,是由于这里发生过规模巨大的山崩,从山体一侧崩塌滚落的石头堆砌在山脚下而形成。

大的石头如同一辆汽车,看起来摇摇欲坠,小的碎石则铺垫在脚下,踩上去一滑一滑的。

行走在大滑坡上,对面的冰川还时不时地发出破碎的闷响。所见所闻都有些惊悚,但其实前人已经走出了一条明显的路迹,整个滑坡都很稳固,只需一步一步地向前走。

只是他们没有想到的是,穿行大滑坡的路并非横切,而是向斜上方切过去的。忽然变大的坡度,让原本轻松的步伐复又变得沉重了,只得走一步歇一步。

贤哥抬头看到了眼前这段上坡路的尽头,估摸着大约有两百多米,便对彦臣和小胡说道:“二十分钟,爬上去!”

彦臣和小胡没有言语,三个人原地休息了一会儿,稍稍平复呼吸,然后将登山杖戳进沙土里,身体向前倾着,调整好背包,深吸一口气,头一低,脚一迈就大跨步地冲刺起来。

嘎玛沟走到这里,海拔已经来到米左右,妄想用一口气爬上去始终是不可能的。他们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只不过将节奏从“走走停停”换成了“走走停,走走停”。

最终,爬到了坡顶果然刚好用了二十分钟。贤哥累得气喘吁吁,颇有些自豪地说:“怎么样,我就说只用二十分钟吧。”

路再难,难不过凌云壮志,贤哥的骨子里确有这么一股子韧劲儿。令人沮丧的是,滑坡路段还远远没有结束,甚至连大滑坡的终点在哪里都看不到。

此时,白云四散开来,盘踞在一众雪山旁,只在头顶让出了大片蓝天,午后的阳光越来越刺眼。

奋力攀爬产生的内热加上骄阳炙烤产生的外热,使徒步者们大汗淋漓,慢慢变得口渴难耐。

三人越发期待着尽快走出大滑坡路段了,但每当他们转过一个弯,便又迎来一段上升,眼前除了石头还是石头,爬升过后还要爬升……

俄噶营地在哪里

不知经历多少次失望和希望,大约一个多小时之后,才终于走出大滑坡,也不用继续爬升了。沿着长满青草的斜坡继续向前横切,很快遇见一处水源。

休息取水的时候,彦臣想要帮贤哥,不成想一脚踩到水里,霎时水花飞溅,帮了倒忙。

贤哥看着衣服上的水,立刻气不打一处来:“你搞什么啊!?”

彦臣感觉到自己原本的好心被冷落,又莫名奇妙遭了训斥,便用匪夷所思的语气喊了一句“我靠!”,也就不再说话。

一路走来,两个人之间的气氛总是忽冷忽热,远比脚下的路况还要复杂得多。贤哥的脾气来得快,走得也快,经常也怎么记挂这些琐事,走过一段路便风吹云散了。

彦臣往往不知道该如何招架,他搞不清这矛盾从何而来,又往何处去了。彦臣也知道细细考究一句话的来龙去脉也没有什么意义,但他始终不能像贤哥一样那么快就放下。

绕过这段山腰上的小路之后,很快就来到一片平坦的草地。

贤哥不打算走了,说道:“这里应该就是俄噶营地了吧。”贤哥指着地面上明显的露营痕迹,继续说:“反正明天是轻装,今天早点儿扎营,前面的路就可以不背东西了。”

彦臣看了一眼地图:“前面好像才是真正的俄噶营地,咱们再走走看吧!”

“管它正不正宗,还不都一样。”

“那你们原地等一下,我到前面看一眼。”彦臣说完,忽然想到小胡前天也说过同样的话,不禁莞尔。

他加紧跑了两步,爬上一个制高点,果然看到了更大的牧场,还有两户人家。彦臣回头冲小胡和贤哥喊道:“前面有牧民!”

于是,三人重新加快脚步来到了真正的俄噶牧场。看到藏民的黑色帐篷和放牧的大人小孩,他们显得很兴奋,因为这意味着今晚不用自己生火烧水,甚至还能吃到一些好吃的。

美到无以复加

俄嘎牧场位于嘎玛沟的腹地,四周群山环绕,可以同时看到四座八千米雪山,尤其是仰望正面的雪山时,如临仙界,很难不心生敬仰。

俄嘎牧场也是最靠近珠峰大本营同时还有干净水源的牧场,草地中间有一条清澈的河水穿过,滋养着这里的生灵们。细细欣赏眼前的一切,越发像梦境一般,恰如世外桃源那般芳草鲜美,人畜和谐,黄发垂髫,怡然自乐。

眼下正是下午时分,阳光和煦,微风不燥,蓝天与白云相间,炊烟袅袅升起,简直如同天堂一般。俄嘎牧场的美,让人觉得连呼吸都是美到无以复加的。

美到极致,会让人感觉到一丝不真实的感觉,甚至产生了一种终将逝去的失落感。

俄嘎的牧民家有几个年龄稍大的孩子能说汉语,小胡很快就几个孩子打成一片,聊聊天,拍拍照,晒晒太阳,相互分享着各自的食物。

贤哥和小胡也如愿喝到了正宗的酸奶,远望着雪山品尝到醇香浓郁的酸奶,好像是吃到了天然的冰激淋一样。

贤哥把自己从拉萨带来的转经筒项链,送给了一个藏族姑娘,还向她再次确认了自己前两天采摘的植物就是雪莲花。小胡则抄起干活的家伙什儿,帮一个藏族男孩翻晒奶渣,跟他们聊将来的美好愿景,诸如把酸奶和奶渣买到内地之类。

彦臣则只顾着拍拍照片,享受着如同梦境一样的场景,他不禁向贤哥和小胡感慨到:“这里没有办法形容了,简直了!世外桃源拥有的一切,这里都有。只多不少!”

贤哥也感叹到:“要是这里有信号,我就在这里住上几天。”

“是!哎呀,要是有信号,真的不想走了啊。”小胡也接过来说。

彦臣转念一想,对两人说道:“是不是得感谢我发现了这里?”

“滚!你是不是又找打。”贤哥笑着把彦臣的邀功怼了回去。

听到这里,小胡开着玩笑恭维起二哥来:“这里,我得感谢一下我二哥。是二哥发现了牧民家,我们才有幸来到这里……”

其乐融融的世外桃源

玩了好大一会儿,时间仍然很早。因为听孩子说附近有个湖,彦臣和贤哥就打算四处逛逛。

但走了不远之后,贤哥因为心里很是不解其他三人为什么走得这么慢,便改了主意要去寻找另外三个小伙伴。

两人原路折返走了一公里左右,迎面碰见了小涛、十二和肉肉,小涛依然慢悠地问道:“你们已经到俄嘎了?”

“是啊,我们都到两个多小时了,你们怎么这么慢?”

十二回答:“这不是肉肉的膝盖疼得厉害嘛。”

说罢,彦臣接过肉肉的背包帮她背着,几人一起返回了营地。收拾妥当之后,大家对于明天的行程产生了分歧。

彦臣、贤哥和小胡已经决定轻装往返珠峰大本营,一共大约24公里。但小涛觉得一天走24公里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和十二计划重装走到大本营再住一晚。

最后,他们当然也没有达成一致。其实,自打进山几天以来,六个人也很少一起走,大家似乎都知道这事也无需达成一致,也就各自都不再提起。

下午五点左右的时候,牧民一大家子人各自分工忙碌起来,男孩子去把跑远的牦牛赶回来,女孩子在草地上挤牛奶,妈妈在火塘上架锅开始做晚饭,身强体壮的男人们则要干一些重体力的活计,比如把牛奶汇集到一起煮牛奶,摇晃着牛皮袋打酥油之类的。

六位不速之客好奇地看着这忙忙碌碌的一幕,似乎完全沉浸在另一个世界的场景中。

他们一会儿跑过去喝一口刚刚挤出来的新鲜牛奶,听说藏族姑娘说她们一天要挤两次,几十头牦牛每天要产奶三十多斤。

他们一会儿又跑去帮忙赶牛,那些

瘦弱的藏族男孩,每天都要跑到白当放牛,一个来回常常就要十几公里。

在帐篷外面“忙”完了,他们钻进帐篷,和藏族阿妈分享自己带来的食物。晚饭也入乡随俗地吃了一碗他们做好的土豆炒牛肉饭。

进山四天以来,几人终于吃到一口热乎乎的米饭,幸福感立刻就“上头”了,让人觉得醉醉的。藏族阿妈热情得很,虽然不会说汉语,却一个劲儿给他们添饭。

黑幕降临,意犹未尽

天逐渐黑了之后,所有人都回到黑帐篷里围着火塘坐下。火塘正面摆放着活佛的圣像,刚好被火光照亮。

徒步者们一边烤火,一边享受着一整天的忙碌之后难得的宁静。藏族阿妈给他们倒青稞酒和酥油茶,小胡滔滔不绝地和孩子们讲起了外面的故事。

这里的藏民仍然过着辛苦的游牧生活,每到夏天都要赶着牦牛来到俄嘎牧场,放牧3-4个月,直到九月天冷之后才会下山,各种牛奶制品是他们重要的经济收入。

他们还说,往年这里有很多徒步的人来玩,但今年的嘎玛沟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少有外人来了,只记得上个月有两个徒步者曾经来过。

彦臣对此不甚理解,甚至有些惭愧:如果他们经常见到外面的人,那到底需要多纯真的性格,才能保持对陌生人一贯的热情?

这一点也像川藏线那些喊“扎西德勒”的孩子一样,总是日复一日地乐此不疲地给过路的骑行者们加油……

夜深之后,他们回到自己的帐篷里,讨论着次日的徒步计划,还没有什么结果,便各自睡下了。

深更半夜,嘎玛沟又下起了大雨,小小的帐篷被拍打得阵阵作响,吵得人睡不着……

P.S.

望月尘

Yann:

这里多半写写游记,胡言那时的所见所思

这里有时也写写散文,乱语今日的所感所悟

千万不要信我,有思考就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44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