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邦媛和张大飞的爱情,雪莲般圣洁,昙花般
2025/4/1 来源:不详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专业 https://m.39.net/disease/a_x4vby3q.html
年3月28日凌晨,齐邦媛辞世,享年岁。
那一代人渐渐离去,经历的国破家亡与颠沛流离,令人感伤。
年6月,颖之台湾行,从此知道了齐邦媛,海峡两岸都非常认同的杰出的文化女性。
齐邦媛创作的《巨流河》,是台湾最畅销的书籍之一,并且在大陆也得到出版发行,只是略有删改。
齐邦媛说,“《巨流河》是我从内心深处写给世界的一封诚恳的长信”。
《巨流河》的腰封上有一句话:读了这本书,你终于明白,我们为什么需要知识分子。
颖之专程去台北的诚品书店购买了《巨流河》,传统的繁体字和竖版印刷,读起来比较费劲。
回来后又去书店买了在大陆出版发行的简体字《巨流河》,已是第17次印刷,可见在大陆同样畅销。
巨流河,是辽河的旧称,也是辽宁省的母亲河。
哑口海,位于台湾的最南端。
《巨流河》,写的就是齐邦媛父女两代人,在山河破碎、家破人亡的岁月,从辽宁的巨流河流落到台湾哑口海的故事,以亲身际遇见证了两代人纵贯百年、横跨两岸的大时代变迁,这是一段荡气回肠的家国史。
人类前行的步伐,总是伴随着外敌入侵和同胞相残的生死角逐。
齐邦媛和张大飞,雪莲花般圣洁的情感,令人难以释怀。
张大飞出生于年,比齐邦媛大6岁,父亲名叫张凤岐,曾任沈阳警察局局长,因为协助抗日,多次帮助抗日人士脱险,被日本人在广场浇油漆烧死。
张大飞辗转逃入关内,进入中山中学而与齐家相识。
齐邦媛的哥哥齐振一,常常带着几个流亡的同学,回家吃饭留宿,18岁的张大飞就是其中之一,那一年,齐邦媛12岁。
张大飞说,他本来名叫张乃昌,父亲遇害后改名为张大飞,寄托了自己的航空梦,立志要成为空军飞行员,报国恨家仇。
年底,张大飞投军,考入空军官校十二期。
在艰苦的训练过程中,张大飞有空就给齐振一写信。
齐振一很忙,齐邦媛便代替哥哥回信,由此两人开始了长达6年的书信往来,张大飞说,这些信是唯一的家书,也是最大的安慰。
两个人的感情,不知不觉间渐渐升温,张大飞也是齐邦媛少女心中崇拜的偶像,可是谁都没有说出口,不言相思,却尽是相思。
张大飞空军官校毕业后,参加重庆领空保卫战,表现优异,年入选第一批赴美受训的中国空军飞行员,年夏天回国后,进入十四航空队组成的中美空军混合大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飞虎队”,他说,生命中没有眼泪,只有战斗,保家卫国。
张大飞在信中讲述作战经历,一个个与死亡擦肩而过的生死瞬间,还说自己不喝酒不跳舞,朝不保夕却不肯及时行乐,唯有与小妹妹通信,方能得到几分快乐,“每天升空、落地,等你的信”。
齐邦媛每次收信,心情都十分雀跃。
年4月,张大飞调防昆明,在重庆换机时,匆匆赶到南开中学,探望读高三的19岁的齐邦媛。
发现曾经的小妹妹,几年间已经长成了美丽的大少女。
骤雨落下,张大飞拉齐邦媛到屋檐下躲雨,把她拢进掩盖全身戎装的军雨衣里,搂着她靠近他的胸膛。
齐邦媛听到他心跳如鼓,张大飞终于脱口而出:我爱你!
仅仅半刻,张大飞松开手,叫齐邦媛快回去,说“我必须走了。”
这一别,竟成永诀。
年8月,齐邦媛考入武汉大学哲学系,在乐山就读时,为了离张大飞近一些,她想转去昆明的西南联大读书。
张大飞阻止了她,朝不保夕、移防不定、随时与死神相遇的人,如何照顾她?
为了让齐邦媛死心,张大飞和一位相识不久的老师匆匆结了婚。
年5月,二战尾声,日军的自杀飞机成了最后最残忍的武器。
张大飞在最后一封寄给齐振一的信中说:“八年前和我一起考上航校的七个人都走了,三天前,最后的好友晚上没有回航,我知道下一个就轮到我了。”
“请让邦媛忘了我吧,我生前死后只盼望她一生幸福。”
5月18日,豫南会战,河南信阳上空,年仅26岁的张大飞,为了掩护友机突围,单机迎战敌机,被火力撕碎,在天空中绽放出了耀眼的火花。
离抗战胜利仅差三个月,张大飞殉国于黎明前的黑夜。
抗战结束,内战又生,年齐邦媛第二次去台湾后,两岸隔绝数十年。
年5月,75岁的齐邦媛回大陆,赴北京参加南开中学校友会,随后抵达南京,探访航空烈士公墓,“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上,刻着七百多位美国空军烈士和三千多位中国空军烈士的名字.
来到这里,就会知道美国人民为中国的抗战做出过巨大的牺牲。
在M号碑上,齐邦媛找到了张大飞的名字。
她伸出手,摸着“张大飞”的名字,泪流满面。
齐帮媛说,张大飞的一生,如同一朵昙花,在最黑暗的夜里绽放,迅速阖上,落地。
那般灿烂洁净,那般无以言说的高贵……
年,齐邦媛开始写作《巨流河》,曾来到辽河边,年,《巨流河》出版。
结尾写道:连续两天,我一个人去大连海边公园的石阶上坐着,望着渤海流入黄海,再流进东海,融入浩瀚的太平洋,两千多公里航行到台湾。绕过全岛到南端的鹅銮鼻,灯塔下面数里就是哑口海,海湾湛蓝,静美,据说风浪到此音灭声消。
一切归于永恒的平静。
殇!
先生安息!
#齐邦媛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