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一中的记忆作者汤国状

2023/4/29 来源:不详

平阳一中的记忆

一、认识母校

平阳一中,即平阳县第一中学,初建于年,是原平阳县的第一学府,地址在平阳县城南门外凤凰山南麓学宫旧址。由当时平阳实业家王理孚出资,江南名贤刘绍宽主持具体兴建事务。

据传凤凰山南有岩,呈凤嘴之状,左右山坡酷似凤冀,具有凤凰来仪之象,加之山名为凤凰山,向来被视为藏龙隐凤之地,因此,古人选此建孔庙,造学宫。至今保存的遗迹有起凤坊,腾蛟坊,化龙柱,石狻猊等都可证实。平阳一中选址于此,也就顺理成章了。

我们入校时的校舍规模,大约是解放后扩建的,从校门开始,依次为校门、泮池中的泮桥、红专楼,求是楼,跃进楼、拾阶而上是实践楼、刘公堂,出刘公堂便是后山的学校劳动园地。红专楼、求是楼、跃进楼的一层中间是敞开的通道,构成了主体教学楼以泮桥为中轴线的连惯排列格局。教学楼的东侧是东操场,以教学球类为主,东操场北首是东宿舍,男生居住,东操场南首是大会堂兼餐厅,紧挨大会堂是庶务室和厨房。东宿舍右边有一口水井,当时平阳还没有通自来水,我们学生的日常用水,就是靠这口井了。一个木桶,系上一条长绳,放入井中,用手一甩,水就装满了。初入校时,我们都不会打水,校工阿达老司经常来帮教我们,后来很快也就学会了。教学楼的西侧是西操场,以教学田径为主,不过,没有象现在这样铺上塑胶跑道。西操场的北首是西宿舍,女生居住的。校门两边一边是校勤室,负责上下课打钟,外加切纸,工作人员叫仇明春,另一边是财会室和小卖部,我们的日常用品,小卖都有供应。求是楼东首设有校医室,伤风感帽等小病可以在此得到治疗。出校门,在一个理发室,不属学校管理,但我们头发长了,都去这里理发,理发师姓奚,我们很好奇他的姓,叫什么名字,忘记了。奚师傅为人很和霭,理发很细心,我们也喜欢和他交流。再往南,就是一条大河,叫做白洋河。很宽,水很清澈,河边建有一个大石条砌成的水埠,我们可以在这里洗衣服,夏天在这里洗澡,星期天,瞒着老师在河里游泳。一条简易的石子公路在校门前方通过,那时过境车辆也不多,稀稀疏疏能看到加有箬篷的绿色货车通过,大家都猜想这是军用汽车,是往福建前线运送战备物资的,客车则只有平阳到鳌江的公共汽车,大约每半小时一班,为了平中学生的方便,特地平中前设停靠站。但我们很少乘车,一是车少难等,二是不舍得这二毛二分钱。沿公路往西大约一里多路程,再上一小段坡,便到了一座古老的城门,称解放门,穿过解放门沿街走一里多便是县城中心。公路往东再南折,行一公里,有一座古塔,叫杜平塔,有时早锻炼跑步,不少同学都能跑到平塔,再跑回来,可见体质不差。在公路的转弯处,有一座小型木质公路桥,我们也时常倚在桥栏杆上读书,聊天。每当汽车经过,惹得一脸土灰,但也不扫兴。

二、老师和同学

我们是年9月入学的,此后的三年时间里,一直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生活,获取知识,历练人生。

高中学习。与初中相比,有很多不同,主要是课程增加,难度增加,老师对学生也有了更高有要求。

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教师是吴尚节老师,他是江南垟芦浦乡人,大约是因为我们全班都是江南垟人,所以配备一个江南垟出身的班主任吧?这倒也符合我们这群江南垟学生的心理。吴老师三十出头,杭州大学文史系毕业,为人和气,内涵丰富,教学十分认真,讲课深入浅出,很得同学们喜欢。《牧场雪莲花》的授课,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一课的教学中,吴老师采用崭新教学方法,没有泛泛而讲,而是广开学生思路,以提问的方式,进行课文的分析,逐段列出小标题,让学生朗读关键段落,课堂中,老师和学生互相联动,热烈的课堂气氛,良好的教学氛围,引起了同级段语文老师金延秋(女)的注意,于中间某课时,特地来听课,同学们默契地配合吴老师,以精彩的课堂教学获得金老师的好评。吴老师不仅课上得好,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各方面也关怀备至,那时,刚刚度过三年困难时期,我们的生活条件虽有所好转,但是,各方面困难还很多,老师发现谁有困难,就会细心做工作,竭力帮助解决。每到星期天,同学们都想家,老师则告诫我们,学习最重要,没有必要,就尽量少回家。休息时间,他总是来到学生当中,和我们聊天,问长问短,拉近师生关系。吴老师的毛笔字写得好,经常鼓励我们学习写字。吴老师不仅关心我们的生活,也非常注重我们的思想变化,那时,阶级斗争教育是我们思想教育的中心。记得有一次,我们几个同学发现学校附近的一个废弃房子里住着一个衣裳褴褛的流浪者,带着一个女孩,无米为炊,同学们见状,各自拿出自己的一些大米,合起来大约有20来斤,送给这个人,我们以为自己做了好事,心里也高兴,后来不知怎么的,被吴老师知道了,他温和地对我们说,凡做事都要想一想,为什么这个外地人会流浪到这里?是不是有别的什么原因?当然,如果是贫下中农,我们这样做是没有错的。在当时的环境中,老师这样考虑是很对的,我们这才知道,我们做了一件不是很值得满意的事。这件事,对我们后来生活中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和吴老师相处仅一年时间,后来文化大革命暴发,受此影响,师生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此是后话。

除了语文老师,其他科的老师也非常值得怀念。物理老师诸葛志,是一个非常和气的老师,他讲的物理课,特别生动。因为我对物理中有关无线电知识的热爱,每每课余去请教他,他都详细地作了解答。数学教师林复,他教函数课的时候,我们觉得抽象难懂,他就反复演示,用图解的方式,把一个函数关系表达清清楚楚。化学老师陈时中,讲课时略带玩笑,他为了提醒我们硫酸加水会产生危险,特地讲了一个笑话,他说,他的同学在某学校担任化学教师,那次上化学课,要求做硫酸稀释实验,正好那天他感帽了,流鼻水,当他手端着浓硫酸的试钵时,不小心鼻水滴到硫酸钵里,浓硫酸顿时冒烟,产生一股强烈的剌激性气味,同学们大惊,这位老师临危不乱,强忍剌鼻的气体,端着试钵快速路到实验室外面,在室外放下试钵,让有害空气散发,他自己的手差一点被硫酸烧伤……。我们知道,陈老师这个故事是编出来的,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他为了加深我们的认识,编出这样的故事,也是费了心思了。英语老师叶挥,他原本是学俄语的,教英语是第一次,我们初中也没有学英语,到这里也是第一次接触英语,这就成了外行教外行,当然,叶老师的教学功底很深,对学生也非常负责。由于对外语的好奇,我们学得也特别认真。我是英语课代表,每次考英语,基本都是满分的。体育老师江松明,带着近视眼镜,体操老师邱招福,是国家二级篮球裁判,女体育老师姓冷,专门负责女生的体育课,名字未知;政治老师季飞鹏,季老师的哲学课讲头头是道,但是,我们大都没有听懂,因为太枯燥了。校医金护士,人们称她为ABC护士,因为有学生感冒了,她必开抗感冒药——ABC,当然也是戏谑之称,没有半点贬损之意。厨房的阿旺老司,胖胖的,为人最忠厚,阿达老司,是本校高中毕业生,写得一手好字,每天的菜单都是是他写的,我每每看到他写上“黄豆猪肉”时,口水就流出来了,还有一个老司,不得不提,她是一位朴素的女老司,管庶务室的,虽然不任课,但我们非常尊重她,他对我们也特别关心,每次学校搞卫生活动,阿英老司总是指导我们怎么做,工具怎么用,用完了怎么放回去,庶务室,事务繁杂,工作量大,阿英老司从不怕麻烦。学校里的同学,她都能叫出名字,就象一个慈祥的阿姨。总务处的庆生老师,图书室尤良荣老师,教导处的某老师(忘记姓名了),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还一个教体育的林纯楷老师,也是本校毕业生,在母校代课的。周干老师,也是教语文的,虽然不担任我们的课程,但我认识他。当然,还有更多的老师,不能一一表述。

校长李绍元,身材高大,黑黑的脸庞,是少数民族,全国人大代表,他非常注重学生的劳动意识培养,一双粗大的手拿着锄头,经常出现在学校的劳动园地里,没有一点校长的架子,我们在他面前也没有什么拘束,只要校长有空,我们就会上去问长问短,他也会向我们详细地讲解农作物的基本常识。我们亲切地称他为劳动校长;黄光夫教导主任,很年轻,高个子,瘦瘦的,说起话来,劲道十足,周佩贵老师也是教导处主任,但我们不太熟悉,我们入学后不久,他就去莫干山疗养了。书记任章有,只听说他的名字,好象没有见面。

在平中的时光里,除老师外,同学间的友谊更是稠浓,因为我们都是大人了,懂得了友爱,每个人也都有了自己信得过的知心朋友。

我的最要好的同学是黄开意,苏中奖,黄明烈,我们四个人是同一个饭碗吃饭的,每个月,我们从家里带来的菜金,或粮食,合在一起,蒸饭统一蒸,买菜也是统一买,然后一起吃,有另用的,也是一起花,我们四个人居然在学校里过起了共产主义的生活。当然,其他同学也是很友好的,杨孔乐,印象最深刻,有一个星期天,快到暑假了,他剃了个光头,戴着一个麦杆草帽,大摇大摆地起出校门,我戏说杨司令回乡了,因为他在一次演出中扮演某海军司令。陈寿德,我们班唯一一个不是江南人,他家住平阳城关。酷爱无线电,和我有共同的爱好,爱装收音机,但是他比我装得好,他在二班还有几个同样喜爱装收音机的同学,经常互相交流,比如金护士的作子金寄雁等。陈汉秋是班里学习尖子,数学特特别好,我有数学难题,必问汉秋。他还是班级宣传队的队长,会敲鼓乐。郑裕荣,优秀学生,文革开始后,被选为学生代表,到北京接受毛主席检阅,赖秀对是团支部书记,薛排弟,大概也是班长,余作样也是班长,林万年,高大懂事,原来在宜中时是学生会主席,到平中后大概还是在学生会工作,魏中柱,和我同一个组,都是小组长,李生阳,和我同桌,陈如奏,也是团干部,还是学习毛选先进分子,徐登教,劳动股长,很有工作能力,傅广培,短跑冠军,陈宇才,乒乓球冠军,郑光行,沉默寡言,也是学习尖子,赖秀条和王亦楚是玩笑大王……,女同学共八个,华茶妹,李林英,黄美恩,黄爱莲,蔡爱芬,苏刘英,金领弟,罗爱雪,还有一个女同学叫陈香,后来调平师学习了。

在平中学习,很辛苦,但是没有很大的压力,虽然,我们早上起得很早,晚上也有晚自习,但是从来没有额外收费,我们学习也非常认真,因为我懂得,高中三年是人生的关键,学得好,考上好大学,前途一片光明,如果学不好,也有可能考不上大学,那样的话,工作就成了问题。

除了正课学习之外,每个学科都有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根据本人的爱好,自由报名,也不收费的,我报名物理兴趣小组,原本想跟老师学装收音机的,可是那时的条件也不成熟,配件很难买到,在小组里差不多一个学期,也没有碰到过实际装配,不过,很多理论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三、文化革命

(略)

四、没有毕业典礼的毕业

(略)

五、尾声

同学当中,有些眼光比较长远,他们选择了不回乡,而自愿要求去边疆,我们同班同学中的赖秀对,魏中柱二人就是,我和黄明烈也有这样的想法,也同时也去报了名,后来,我母亲坚决不让我去,我的心软了,没有去成,黄明烈去成了。陈寿德同学是居民户口,必须得去。这样,我们班就有四个同学去了边疆。几年后,赖秀对被推荐上了大学,后来当了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厅仪表总公司经理,高经工程师职称,魏医院的院长,黄明烈当了中学教师,陈寿德回城后进县农机局工作。回乡的同学中,大部分当了民办教师,有很多同学因表现良好,被推荐上了大学或中师,好几个同学都当了学校领导,比如林上才、陈汉秋、郑光行、陈定志、薛排弟、薛茂泛、王亦楚、王增通等;李林英同学是中教高级教师,也是高级职称。罗爱雪,徐登教,陈汉秋,陈如奏四同学同时当选为苍南某一届党代会代表。杨孔乐同学商海泛舟,现在是一个企业的老总。王思吉和我本人则是在电机技术上独树一帜。最值得一提的是,章圣望同学脱颖而出,一路高歌,从区委书记的秘书到公社书记,到龙港镇长,县计委主任,最后当上苍南县的副县长;徐登教也是表现不俗,当了龙港镇的人大常委会主席,陈如奏同学则是在部队里锻炼成才,转到地方后,当过县委宣传部长,县委办公室主任,县政协主席等职。其他同学,在艰苦的环境中,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炼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用在我们这班同学身上,也许是再贴切不过了。

现在平阳一中,已经择址另建,旧校由平阳实验中学继续使用。世事沧桑,岁月蹉跎。我们现在都七十多岁的人,回想当年的那一幕幕,百味杂陈。

上面是我对当年学生生活的一点简单的回忆。现在写出来,算是交给母校八十华诞的一份答卷吧。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43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