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无主之作被打压的自由是重获新生后
2023/7/10 来源:不详儿童白癜风早期图片 http://m.39.net/news/a_5398501.html?ivk_sa=1024320u
《无主之作》在豆瓣上评分高达8.6,是一部口碑不错的剧情片。
影片在一个画展中展开,儿童时期的男主在小姨伊丽莎白的带领下,参观被纳粹政党所打压下的名为“堕落艺术”。在伊丽莎白的发觉和启发下,男主从小对艺术很感兴趣。在目睹伊丽莎白被强行以精神不正常为由拉走时,男主记住了她说的“永远不要把目光移开”。
天赋很高的男主库尔特在进入美术学院学习,认识了和伊丽莎白同样美丽动人的艾莉(由于与伊丽莎白同名,所以影片中都叫她艾莉)。两人很快相爱,但是艾莉的父亲西本德却以库尔特基因劣势反对他们在一起,原来当初杀害伊丽莎白的医生就是西本德。只是剧中人们没有谁知道这其中的内幕,为了阻止他们两在一起,西本德以艾莉有生育风险为借口,强行给艾莉做了流产手术,导致艾莉后来怀孕都超不过三个月就会流产。
库尔特在美术学院获得了博物馆壁画的工作,可男主却不愿意接受,他认为画壁画的不是真正的自己。但是迫于现实经济压力,他还是接受了这份工作。逐渐获得了名气和金钱,但是他内心一直抗拒这种艺术形式。
在柏林墙建成之前,库尔特与妻子艾利一起逃往西德,他来到杜塞尔多夫追寻艺术的自由。在这里他看到了不一样的艺术自由,于是他也进行模仿创造,可这一切都不是属于他的真实自由。在导师博尔斯的指引下,他画出了轰动一时的“无主之作”。就在他成名之时,他的妻子艾莉也成功的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
影片就是围绕男主库尔特的成长、爱情、对艺术的追求展开叙述的,辅以德国政治局势的变化和艺术形式的变化,主辅结合,完善了电影的剧情和故事。如果只分析故事剧情,那我们就无法体会电影背后的内涵和价值。
所以,今天我将从物品隐喻、女性忽略、导演意图三个角度解读电影背后不一样的意义与内涵。
物品隐喻:极具代表性的物品隐喻吸引观众,让观众对影片内涵产生强烈的探知欲,增强影片的艺术魅力;女性忽略:影片以男性为主线,刻意“忽略”女性,使女性形象边缘化与功能化,意在引发观众观影后的思考;导演意图:导演看似对人物的零评价、零审判,实际上是用男主库尔特的成长进行别样的审判与评价。
物品隐喻:极具代表性的物品隐喻吸引观众,让观众产生强烈的探知欲,增强影片的艺术魅力
影片中有几种符号化的物品在剧情的发展中不断重复出现,它们极具的内涵和隐喻,不仅能塑造人物形象,还能够增强观众的观影体验,提升影片的内涵。接下来我主要分析两种最具代表性的物品,它们所隐含的内涵:
①骷髅头:代表屠杀、死亡与艺术痛苦。这个骷髅头的图案在影片中先后出现四次。
A.纳粹医生戒指上的骷髅头。第一次出现是第33分钟,一个纳粹医生的右手无名指上的戒指上的骷髅头标志。他用他的右手拧动了毒气的开关,活活毒死了几十个被冠以“基因劣势”的女性,其中就有库尔特的小姨伊丽莎白。所以在这里,骷髅头代表这惨无人道的屠杀,是死亡的标志,尽管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图形,但带给人精神的却是痛苦。
B.库尔特的素描作品骷髅头。第二次出现是第50分钟,库尔特在一间绘画厂里做工,在他人都走了之后,他留在那选择一张骷髅头的图画继续描绘。由于他所处的东德处于苏联的社会主义统治下,艺术作品都是走现实主义道路,为社会主义服务。而骷髅头及其他的其他画作在当时是“堕落艺术”,显然不符合主流,被揭发会都到批判的。显然,这个骷髅头的出现象征政治形态对艺术形式的打压,艺术家不能追求自我艺术的自由,所以它是艺术家内心痛苦的一种写照。
C.西本德自画像旁的骷髅头骨架。第三次出现是第81分钟,库尔特给西本德画一幅自画像时,西本德所站的位置旁的一个骷髅头骨架。作为医生,西本德办公室有骷髅头骨架是很正常的,也许西本德是无意识的站在那个位置,但是结合西本德是纳粹医生,那这一幕看起来就极具讽刺意味。骷髅头骨架不正是寓意西本德是一名杀人凶手吗,医生本是救死扶伤,可他去杀害无数女性。
D.西本德党卫队帽子上的骷髅头。第四次出现是第95分钟,西本德秘密定制的党卫队队服,儿童时期的艾莉看到帽子上的一个骷髅头图案。影片中西本德只在开场作为纳粹医生时穿过党卫队队服,但是没有出现帽子。而这里帽子上的骷髅头是有特殊含义的,它代表反传统、反自由主义、反共产主义。通过艾莉的儿时印象来反映西本德作为纳粹医生的残忍、麻木,他代表的是一种纳粹对所谓“基因劣势”女性的屠杀。
骷髅头图案最先是纪念腓特烈威廉一世,后来在“一战”时它是作为德军精锐部队的标志,到“二战”时期,几乎所有纳粹队伍的帽子上都一个特有的图案标志——骷髅头。它的含义也随着最初的纪念到表示精锐部队直至代表死亡的纳粹标志。
②无主之作:融合伊丽莎白、儿童库尔特、西本德、克罗尔。这幅画可以说是库尔特的成名之作,他把它作为自己的优秀作品送给了自己的导师博尔斯。这幅作品是库尔特追求艺术自由与自然灵感结合的产物,它开启了库尔特无主之作系列作品的第一步。
A.伊丽莎白。伊丽莎白在画展上说“别告诉别人,其实我还蛮喜欢这幅画”。在汽车喇叭齐鸣下感受声音的力量。裸身弹钢琴,告诉库尔特“永远不要把目光移开,所有的一切,只要是真实的,就是美好的”。在被强行带走时,搁着车门玻璃告诉库尔特“别把目光移开”。所在在这幅画里伊丽莎白代表美好与艺术,她开启了库尔特的艺术之路,他儿时笔下的裸女就是伊丽莎白,由此可见她对他的影响是深远的。
B.儿童时期的库尔特。库尔特在画展上遭到讲解员的埋汰,讽刺他没有天赋。在家看着小姨伊丽莎白用烟灰缸敲击脑袋直至流血。亲眼目睹伊丽莎白被以精神不正常为由带走,直至死亡。作品中,库尔特一只手指向一旁,而一旁的画像刚好是克罗尔与西本德。充满巧合与轮回的意味,所以儿童的库尔特代表复杂环境下的新生事物。
C.西本德与克罗尔。克罗尔在影片中只出现一次,是他宣布基因劣势计划的启动,可以说他是这项计划的始作俑者。西本德是出名的妇科医生,医术精湛,但是深受纳粹思想毒害,成为纳粹屠杀女性的杀手。所以他们代表纳粹主义的惨无人道、肆意杀戮的形象。
在成名的库尔特眼中,画作中的女人是谁不重要,她可以是任何人。飞机,杀人魔,严肃的教授,他们是符号,也是真实本身。影片将代表三种不同意义的人融合在一幅作品里,意寓深刻,它不仅是一种自然的巧合,更是有意而为之,意在说明历史罪行是真实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会使它模糊化。
女性忽略:影片以男性为主线,“刻意忽略”女性,使女性形象边缘化与功能化,意在引发观众观影后的思考
《无主之作》是一部很明显以男性为主的影片,以库尔特的成长为主线,穿插了戏份不多的几位女性点缀男主的成长。所以我们可以称之为影片的“刻意忽略”,但并不是对女性的不尊重,而是反映出当时德国对女性的偏见。导演用此手法来呼吁女性权利的平等。
①伊丽莎白被“基因劣势”而“刻意忽略”。
影片刻画的伊丽莎白是一个美艳动人、有艺术天赋的年轻女性,如果没有纳粹事件,也许她会成长为出名的艺术家。她能从绘画作品中感知人物心理,她能从照片里看出给她诊断的米夏埃利斯医生讨厌自己的妻子,她能从西本德女儿绘画中看出她女儿的是一个可爱但是没有艺术天赋的孩子。但是她在小孩面前裸身弹钢琴、用烟灰缸敲击脑袋直至流血。她的这些异于常人的举动被认为是精神不正常,最终被绝育直至被无辜杀害。这就是导演有意为之的“刻意忽略”,反映纳粹的历史罪行,此后就没有关于伊丽莎白的线索。
②艾莉被“生育风险”而流产的生育“刻意忽略”。
反映纳粹对女性生育权的否定就是西本德对艾莉实行的流产手术,这很好的契合了影片的主题之一。西本德认为库尔特是基因劣等,不能让自己女儿和他结合,所以以“生育风险”为借口,给怀孕三个月的艾莉做了流产手术。而库尔特与艾莉还蒙在鼓里,以为西本德这样做是为了艾莉的生命着想。直到艾莉以后怀孕都超不过三个月的事实,他们才明白当年父亲的残忍,与纳粹罪恶行径无异。影片这个剧情设置的很有艺术性,此处对艾莉生育权的“刻意忽略”和影片最后艾莉抱着孩子去看库尔特的采访,形成对比,突出自由社会对人权力的尊重和保护。而此后艾莉和库尔特结婚出逃西德后,彻底沦为了妻子与母亲符号,只出现在间隙中的过场性爱中。这让观众有些不理解,作为女主的她,后阶段的影片她存在的价值就是妻子的作用。
③男主的岳母被丈夫“婚外情”而“刻意忽略”。
男主的岳母做对了唯一的一件事就是默认库尔特与艾莉的事,没有告知丈夫裸身从楼上跳下来的库尔特。在影片中,她几乎没有话语权,丈夫背着他在家里与女管家出轨,她浑然不知,甚至还同意丈夫给女儿流产来阻止库尔特与艾莉在一起。影片中这种“刻意忽略”进一步边缘化了女性在影片中地位,她的功能就是公共场合的卡尔夫人式的花瓶。她背后隐含的是当时社会对女性地位的贬低,使观众去反思真正的女性成长应该是怎样的。
影片正是通过这几个女性角色“刻意忽略”的存在感,反过来让人产生强烈的女性平等和自由意识。女性角色的隐形,也许还可以解读为某种留白的表达,但是影片女性设定的背后是关乎女权、自由、艺术、罪行的一种新的表现形式。,越是深刻越是隐藏,越是深刻越是忽略,这种表现形式值得深思。
西本德看到“无主之作”时言不由衷导演意图:导演看似对人物的零评价、零审判,实际上是用男主库尔特的成长进行别样的审判与评价
如果说我们要在影片中寻找导演所要表达的情感或者对人物的评价或者对历史罪行的审判,那几乎很难。因为导演采用冷峻的叙述口吻给观众讲述了一个艺术家追求艺术自由的故事,而不加予个人主观色彩。他把这种评价、审判都交给观众,但是深入挖掘,我们可以发现导演不一样的表达形式。结合影片主题,我对导演意图做一下分析:
①不是所有的罪行都会受到审判,真正的审判是灵魂拷问式的审判。
影片中刻画的最大的纳粹恶者就是西本德,但是因为他帮俄国将军夫人顺利接产才得以从纳粹囚犯营里重获新生,没有收到法律的制裁。在这个将军即将离开东德时,又建议他去西德,最终他在西德又声名鹊起,成为业内有名的医生。影片直至结尾,都没有出现西本德受到审判的一幕,本以为他在看到库尔特的“无主之作”时会是剧情的爆发点,但是剧情的高潮却戛然而止。也许观众此时不会理解为什么作为作恶者没有受到制裁,反而活得逍遥自在,在东德时期获得“罗伯特科尔奖章”和“妙手仁医”的称号。这种违背我们对“罪有应得”的理解和法律公平的做法,确实另有深意,那就是:历史上不是所有的罪行最终都会收到审判。
关于罪行的审判不只有法律审判这种实质性的审判,真正的审判是对灵魂的拷问。影片中西本德看到库尔特的“无主之作”的那一幕堪称经典,让人印象深刻。西本德在画作中看到克罗尔、自己、伊丽莎白时,内心震惊,脑海里浮现伊丽莎白在自己面前挣扎;思考克罗尔落网了是不是自己也会落网;库尔特和伊丽莎白有什么关系;自己是纳粹的身份是不是暴露了。也许那一刻西本德内心是复杂的,所以他面部抽搐,站立不稳,言辞不清,然后惊魂落魄地离开了库尔特画室。西本德的举动男主不能理解,被男主的朋友说是“见了鬼”。
由此可见,西本德虽然没有收到法律的制裁,但是通过男主偶然的“无主之作”给他的内心、灵魂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将他当初的罪行再一次在他脑海里重现,尽管时隔多年,但是他的罪行并不会被饶恕,时刻提醒着他是纳粹,他是历史罪人。这种灵魂的拷问远比实际的制裁来的震撼,它带给人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折磨。
影片背后,导演要渗透的难道不是灵魂的审判更加高级吗,更大快人心吗?导演就是要告诉我们,历史中不是所有的罪行都会得到审判,但是有一种灵魂上的拷问式审判时从来不会缺席。
库尔特直到最后都没有明白西本德看到“②男主对家庭惨剧选择性遗忘背后的民众生活观。
这部影片上映后,在参加德国影片评奖时,一度被拒绝。由于影片中男主对纳粹行为的“宽恕”,他们认为德国不需要这类型的反映战争问题的电影,甚至认为它不符合德国人对纳粹行为的观点。的确,本片对于纳粹历史呈现的轻描淡写,对男主遭受家庭惨剧后的情绪的渲染上过于隐忍。这就造成观众对于男主库尔特的反感:选择性遗忘。
伊丽莎白被计划清洗的遗忘、两个舅舅战死的遗忘、儿时同伴约翰娜被炸死的遗忘、父亲上吊自杀的遗忘、妻子被强迫流产的遗忘……这些事情结合在一起都没有激起库尔特对纳粹的仇恨或者说是去追寻事件背后的真相的欲望,他只是在追寻自己内心的艺术自由。导演也许是有意而为之,对于战争的残酷性与民众伤痛的刻画,是克制而有距离感的,刻画出人们对于罪行没有激烈的挣扎没有反抗,有的只是向前流动的生活。所以,这样我们就能理解:库尔特代表的是那个时代的人们最真实的反应,他们还来不及理清眼前状况发生的历史原因,又怎么可能有能力去反思这一历史罪行呢?所以,库尔特的生活不是自由的,他所追寻的是艺术的自由。
直到影片结尾,库尔特都没能将西本德与小姨伊丽莎白的的悲剧联系起来。观众期待着的戏剧瞬间没能爆发,从我们对剧情的常规发展来看,着实让人不解。因为西本德的罪行秘密或许将被命运永远雪藏,将永远逍遥法外。但是导演这样的剧情设置是有其目的性,通过男主这样一个角色来反映当时整个德国年轻一代对于纳粹历史罪行的一种态度:改变历史走向的大事件,迟早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它最终是以书籍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对于身处历史当中的人又无法改变这种历史结局,他们被历史洪流裹挟着向前,努力适应新的生存法则,麻木而懵懂。
导演这种高明的影片剧情处理手法实在让人惊叹,表面上塑造一个忧郁近似麻木的男主,其实通过男主他是要传递出人们对于历史罪行的生活态度,而且是一种大的生活观念:只有理解历史罪行发生的原因才能反思历史罪行,才会走出历史惨剧的阴影,过上真正的自由生活。
③库尔特与西本德是否是同一种人:有能力的人。
影片中,库尔特与西本德都说过意思相同的一句话。西本德在给红军将军的妻子接生以换取庇护的时候,他曾说“我来帮忙是因为我有这个能力”。巧的是,库尔特在标语工厂时,被问起为什么不用模板画字母时,也曾说“因为我有这个能力”。所以,从这个角度出发,西本德与库尔特是一种人,是有能力的人。在西本德眼里,有能力的人就应该得到不一样的待遇,这很契合他深受纳粹基因优等思想。
医院的院长、徒手给苏联将军夫人接生、在家里给女儿艾莉做流产手术、获得东德“罗伯特科尔奖章”和“妙手仁医”的称号等,这些都表明除去纳粹身份,西本德在影片中肯定是一位医术精湛的妇科医生,他自称为“西本德教授”。战后他逃脱社会对纳粹的制裁成为东德赫赫有名的医生,他自己也选择性的隐藏和遗忘自己是纳粹的事实。可在平日的举动中,特别是对男主的打压中,无时不流露出他纳粹的本质。所以,西本德是有能力的历史罪人,即使他披着拯救他人的医生外衣,但依旧掩盖不了他是纳粹罪人的真实身份。
同为儿童时,他已经会用铅笔配合笨拙的笔调绘画出裸女——伊丽莎白;而艾莉只能画出天真无邪的彩画,用伊丽莎白的话说“天赋很一般”。长大后他能徒手画出和模板相差无几的字母、在艺术学院时深得教授的喜爱获得让人羡慕的博物馆壁画工作、创作出艺术史上的第一幅“无主之作”。所以,影片中库尔特的艺术天赋是不言而喻的,而且他非常热爱艺术自由。和西本德不一样的是,他选择性的隐藏和遗忘是成长遭受的悲剧事件,但是在他深邃的蓝色的忧郁的双眼里,我们其实可以看到更多:在经历过人生的真实后,反而迷失了真正的自我。影片塑造了库尔特是有能力的艺术追求者,尽管在国家意识形态下他来不及反思家庭悲剧中的历史罪行原因,但他依旧是一位热爱艺术自由、追求真的自我的人。
我们褪去外衣,从人物能力这个概念上来看待西本德和库尔特,我们会发现他们俩的共同点时:有能力,所以我能做别人做不了的事。但是我们评价人物时,不能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