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然采摘濒危植物雪兔子,综艺节目被指

2024/12/28 来源:不详

治白癜风北京最好的医院是哪里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nxbdf/
近日,在一档户外真人秀节目中,几位明星登上海拔米的高原采摘了濒危植物“雪莲”。而通过摄像机的近景展示,有眼尖的观众发现,嘉宾们采摘的“雪莲花”其实是“水母雪兔子”,是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征求意见稿)》中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一时间,舆论炸开了锅。不少网友表示,节目打着“聚焦生态和扶贫”的名头,却公开破坏野生珍稀植物资源,如此误导大众让人难以接受。▲节目截图在引发质疑后,涉事视频被删除,嘉宾刘宇宁和《极限挑战宝藏行》节目组也先后发表致歉声明,称该植物为事先准备好的道具,实际并无采摘行为。而有植物专家表态,“道具”的说法并不成立,“水母雪兔子每一棵的根茎叶花都不一样,这是真的植株”。▲微博截图节目播出引争议,“采摘濒危植物”被指错误示范节目播出后,争议声音纷至沓来。新浪舆情通大数据平台对话题引发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截至22日,全网信息量高达20.05万条,相关话题在多个平台传播。其中,92.44%的信息集中在微博平台,采摘濒危植物这一举动在短时间内被大众捕捉到,并以快速的发展趋势进行传播,在微博形成了强大的舆论环境。如事件相关微博话题均引发大量阅读与讨论。其中,阅读量最高的话题是#刘宇宁道歉#,而讨论量最高的为#刘宇宁采摘雪莲花#话题,节目播出画面中以刘宇宁的采摘动作为主,促使其陷入舆论漩涡。且微博平台上,“综艺节目公开采摘珍稀植物”事件已经形成4次以上转发,一次转发是主要传播力量,占比52.99%;其中,三次转发这一层级占比达36.94%,该事件具有明显的长尾效应,整体传播效力较强,社会影响较为深远。不管是节目组所称的“道具”,还是专家学者的反驳观点“不可能是人造”,节目面向公众传递出“可以随意采摘珍稀植物”的信号,已经带来不当的媒介示范。“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早已是社会共识,电视节目、名人明星更应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对环保意识的深入人心起到助力作用。环保节目呈现不环保画面,主流媒体批“挑战环保红线”据了解,该综艺节目旨在向观众传递环保的理念,见证扶贫成果,以及领略国家自然风光、民俗文化、非遗传承等,本应向公众传递一种正向的价值观,但采摘濒危植物这种人为破坏行为,明显越过了生态红线,丧失了其社会功能与责任。事件传播发酵过程中,大量舆论集中在新闻媒体网站,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新闻网等主流媒体纷纷介入传播并对此事件提出批判。新浪舆情通大数据平台统计显示,商业新闻网站发布约条相关信息,省级新闻网站的相关新闻报道也多达条,央级新闻网站中的新闻报道超74条。人民日报评论发表观点:作为“传递生态环保理念”的公益节目,尤须绷紧保护珍稀动植物这根弦,在节目录制的全过程真正贯彻好环保、公益等理念。真人秀贵在一个“真”字,保护环境更是来不得半点花架子,否则挑战的不是极限,而是红线。北京晚报评论称,采摘雪莲花,无论是不是道具,节目挑战的都不是极限,而是环保红线。环保意识应该实实在在根植于所有人心中,它绝不是道具,容不得以假乱真。光明时评在《电视节目公开采摘珍稀植物,科学把关岂能缺失》一文中表示:在短视频盛行的今天,一档卫视节目的错误示范显然会造成广大观众的跟风模仿,让已经岌岌可危的高原植物种群雪上加霜。节目播出时并未特别说明“雪莲花”是道具,也没有详细展示所谓的道具,更没有普及濒危野生植物的知识......不难看出,节目策划过程中欠缺环保意识,职业素养堪忧。这也给大众带来新的思考:户外节目该如何对待自然?生态保护警钟敲响,户外节目如何践行?事实上,类似“公众人物采摘濒危植物”的行为也并非首次。年8月,户外美食博主

野食小哥发布了一条采摘水母雪兔子做泡面的视频,网友纷纷指责其破坏濒危植物。▲图片源自网络彼时,网友已经对该种濒危植物进行过相关科普。部分公众对水母雪兔子在“高山”“石滩”“海拔”上的生长环境、“功效”价值、形态特征、以及面临“濒危”的困境都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它的采摘与被“破坏”,也在网络上掀起过一阵“保护”“濒危植物”的舆论热潮。而在一档韩国的综艺节目中,有嘉宾因捕捉了珍稀物种巨型蛤蜊,受到泰国方面的起诉。诚然,户外节目中,与大自然的接触不可避免,但如何做到不破坏自然,值得公众反思与探讨。

光明日报发起了一项微博投票,征集网民关于“户外节目如何对待自然”的意见。截至23日15时,共位微博用户参与投票,其中,41.67%的投票网民认为应遵循“不动大自然的一草一木”“请权威专家把关节目内容”“积极宣传生态保护理念”这三条内容。▲微博截图尽管水母雪兔子还未正式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但在制作户外节目之前理应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功课”,请权威专家把关审核相关内容。只有提升科学环保素养,才能实现正向价值输出,推动濒危动植物保护的知识普及和生态保护理念的宣传。光明日报提出意见称,“要想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不能仅靠自然保护地的单方面努力,更需要全民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这样的良性循环不仅需要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更需要主管部门、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同时,应进一步加强生态相关法律法规的健全,发挥‘以外促内’的作用。”数据说明:本文由新浪舆情通撰写制作,数据来源于新浪舆情通、微热点、铀媒等蜜度信息旗下大数据产品,部分引用外部公开数据与资料。欢迎引用及转载,请注明来源。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83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