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三江源十九年的坚守只为这一方青山
2023/4/9 来源:不详“他现在只是跟着我们学习,还不知道能不能成为一名正式的生态管护员。即使当不上管护员,但他已经有了这份责任。”8月29日,参加“走进三江源”网络媒体主题宣传活动的媒体记者们被生态管护员文校教导儿子的这句话深深感动。
文校,年开始成为一名生态管护员,到今年已经满19年,现在是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源园区曲麻莱管理处岗当村生态管护队长。说起管护辖区的生态环境,文校脸上藏不住的喜悦。“过去,在我们这里很少看到岩羊、白唇鹿、雪豹等野生动物,自从成立生态管护队伍以后,经过这么多年的保护,现在巡护过程中经常会碰到这些野生动物,这离不开大家的坚守和努力。”
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改约镇岗当村地处通天河西岸,平均海拔米,生态管护区面积为.35万亩,管护面积较为广泛,各管护片区面积平均达到24.5万亩,境内有雪豹、白唇鹿、金钱豹、岩羊等二十余种野生动物及雪莲花、冬虫夏草等名贵中药材。
据三江源国家公园长江园区曲麻莱管理处资源环境执法局局长扎西旺加介绍,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管护园区内主要以推进山水林草湖组织化管护,网格化巡查,组建乡镇管护站、村级管护队和管护小分队,构建远距离“点成线、网成面”的管护体系,使牧民逐步由草原利用者转变为生态管护者,促进人的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生。
文校说,比起以前,现在的巡护次数增多,而且巡护的内容也从原先的草原巡护增加了山、水、林、湖等。
“每次巡护前,我们都要提前制定路线,还要准备常用的巡护设备和生活所需。有时候早上8点出发,晚上6、7点钟才能回到家,在长途跋涉的巡护过程中累了,大家就地烧一壶奶茶,吃一块糌粑,唱一首悠扬的藏歌,既开心又解乏。”如果遇到山路走不了,只能背着行李,就地搭建帐篷,休息一晚,第二天继续巡护。
有一次在巡护过程中,文校和管护员们遇到了一只金钱豹,“这是非常难得的,当时因为没有相机,没有拍摄到金钱豹的画面,只能简单的写在巡护日记中。”自从配备了相机,文校和其他管护队员们每一次巡护回去后,都会将自己拍摄的照片粘贴在巡护日记本上,并附上说明,之后再由文校汇总,每月向森林公安汇报三次。
巡护途中,如果遇到野生动物受伤或者死亡,文校会及时地联系当地的森林公安,以便野生动物得到最及时的救助。他还专门制定了管护员巡护制度,请销假制度、年终考核制度,让队员实实在在装在心里。
扎西旺加说,起初,生态管护员并没有任何薪酬,从年开始,生态管护员每人每月有元的收入。此后经过几次的调整,现在每人每月能拿到元。“工资的收入有效带动了他们增收致富,改善了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就能让牧民群众们充分参与,调动他们保护生态的积极性,积极参与三江源国家公园的建设。”
据了解,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以来,创先建立生态管护公益岗位机制,制定了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设置实施方案,全面实现了园区“一户一岗”,共有名生态管护员持证上岗,三年来省财政共投入4.8亿资金,户均年收入增加元。
过去,文校发现经常有外来人员到曲麻莱县通天河沿岸进行盗猎,为了让草原生态管护没有死角和盲区,使当地的野生动物得到更好的保护,年,文校自己掏3万元买了一艘小型汽艇,在通天河开展汽艇巡护,“工作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表扬,而是要做到实实在在。自己的家乡自己爱,自己的生态自己保护。”说到这里,文校眼神坚定。此外,他还将全村环境卫生工作纳入了巡护工作范围之内,对治理环境有功的人员进行奖励,通过这种形式,呼吁辖区所有牧民群众共同保护生态平衡。
此时,天空瞬时下起大雨,文校的19岁的小儿子白玛当周也跟着漂流船巡护队巡护完回来,”15岁就跟着阿爸一起巡山,保护野生动物和生态环境人人有责,所以觉得特别有意义。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成为一名生态管护员,但阿爸告诉我,保护草原生态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必须要做的事情。“白玛当周略显腼腆地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巡护,文校已经坚持了19年,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种坚守。为了一方绿水青山,他不惜艰辛,一直努力着,前进着。“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自己最大的责任,踏踏实实做好每一次巡护任务,守护好三江源国家公园的生态大家庭,给子孙后代留下一方‘净土’,确保一江清水向东流。”文校信心满满。(青海羚网记者魏慧敏)
作者:魏慧敏来源:青海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