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名将薛仁贵一生如何只有人怕他的,没有
2022/11/9 来源:不详白癜风用什么药膏擦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817/5631700.html
前言
唐朝名将薛仁贵,山西人,也算半个四川人,是个真正吃面敢放朝天椒的好汉子,至于打仗,只有人怕他的,没有他怕人的。
半个四川人
薛仁贵出身于河东薛氏南祖房,河东薛氏是汉唐时期的海内望族,关西六大姓之一,但河东薛氏的根源在巴蜀!
三国时期,扶不起的阿斗果然没能守住刘备打下的基业,蜀汉灭亡后,刘禅跑到洛阳当安乐公去了,至于思不思蜀,你看谥号为思就该明白了。
蜀国没了,老百姓得跑啊,势力雄厚的宗族也开始迁出寻找后路,薛氏就带着全宗五千户迁到了河东,分为南祖、西祖两个房支。
薛氏本就是武力强宗,很快就在河东就站稳脚跟、服了水土,成为了一方豪强,再经过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发展,已经成为一流士族,文官武将,在族里随手一抓就是一大把。
薛仁贵出身在河东薛氏南祖房,无异于含着金钥匙出生,起跑线比别人领先了几个身位。
薛仁贵的父亲薛轨是襄城郡赞治,也就是郡主的行政助理,一家人过上好日子肯定没问题,但薛轨很年轻就去世了,于是,整个家哗啦啦地就败落了,薛仁贵不得不以种田为生,成为了没地位的农二哥,一干就是几十年,说多了都是泪。
妻子柳氏倒是个通事理懂贤惠的好女人,也不嫌薛仁贵没车没房没存款,嫁过去一点不拖泥带水,吃苦算个啥?难得有情郎啊!
穷人怪风水,薛仁贵也不例外,他一琢磨,父辈们都撑撑展展的,为何自己就穷困潦倒呢?于是打算迁葬先辈的坟墓,换换风水。
柳氏一瞧乐了,这个老憨憨!
薛仁贵空有一身好本事,埋没在土地里几十年,自己可从没抱怨过,其实挺享受两人相守的幸福,平淡而温馨;如今薛仁贵不甘于平凡,自己也就不好阻拦,但是要制止迁坟这种不智的行为。柳氏于是劝说薛仁贵投军效力,趁唐太宗亲征辽东这个机会,好好露露脸,凭薛仁贵的本事,捞个官儿根本不成问题。至于迁坟,功成名就后再迁也不迟,穷得叮当响,还乱花钱,不穷才怪呢!
不服媳妇管,到处是风险;不听老婆言,吃亏在眼前,薛仁贵一听太有道理了,于是拉着柳氏的小手说了一晚上的话,第二天就上路去参见将军张士贵应征。
柳氏站在村口,挥手送别,看着亲手为薛仁贵缝制的白袍在风中飘舞,醉了:有点帅呢!
白袍战神
高句丽,曾把隋朝折腾没了,所以高句丽对中原的畏惧之心早就没了。
大将泉盖苏文拥立新帝,专擅国政,对着大唐的小弟新罗就是一顿鞭子,新罗只好找大哥诉苦,唐太宗知道后很生气,诏谕叫高句丽住手,不然到时新账旧账一起算。
泉盖苏文酒照喝,舞照跳,就是不理唐太宗。
一、惊艳出场
两年后,强盛的大唐准备好了,兵发两路,由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勣带头,张士贵等将作为行军总管率兵六万从辽东进攻;另一路由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领水军四万人从水路进攻,而不起眼的薛仁贵这时只是个小兵头,充当前锋打酱油。
一年后,唐太宗李世民决定亲征高句丽,不把坏人打疼了,他就不知道你对他的好,就不知道大唐的胃口一向很好,专啃硬骨头。
当时正在攻打安地,郎将刘君邛久攻不下反被高句丽军围困,浴血黄沙,眼看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就在这危急关头,一人一马直冲敌营,拉弦开弓,一箭出,一人亡;枪枪断肠,如出无人之地扑到敌将面前,唐军精神为之一振,而高句丽军莫不胆寒,此人正是薛仁贵。
敌将大怒,拍马上前欲杀薛仁贵以壮军威;薛仁贵一闪避过,枪花一抖,一刺将其扎了个透心凉!首级随即被薛仁贵割下,高高举起,凸显无敌之姿。
高句丽军大乱后撤军,薛仁贵顺利接应回刘君邛,扼制住了高句丽军不可一世的气焰。
薛仁贵一下子火了,成为了军中好儿郎的偶像!一切都值了!薛仁贵心中一直有愧啊,光让媳妇吃苦没享一点福,这不是大老爷们的作风!
二、战神出世
大唐出兵,吸取了隋朝因远征高句丽而灭亡的经验教训,因此出征人数并不占优,随着所占城池的增多,不停留置驻守士兵,队伍人数越来越少。
针对这种不利的形势,唐太宗决定使用诱敌之计,在六山(驻跸山)设下伏兵,一举击溃高句丽大将高延寿;此时李道宗建议分兵,自己率领五千精兵攻打高句丽都城平壤。
为了求稳,唐太宗没有答应此次冒险,即使拿下平壤后,一定会面临敌军拼命的反扑,没有援军支援,那么平壤根本守不住,还不如集中军力吃掉高延寿,断掉高句丽一支臂膀!
当高延寿发现中了埋伏,为时已晚!
李绩率着长矛兵结阵前行,封住了去路,遏制住骑兵的冲锋;长孙无忌则率部队断了后路;北山上唐太宗亲自率骑兵掠阵,三面合围完成,高句丽军成了夹心饼干。
唐太宗大手一挥,骑兵顺山势而下,突击高句丽军的侧翼,率先发动了进攻。
说时迟那时快,就见一员白袍唐将,拍马冲出,一路挽弓,弹无虚发,弦落人倒,如猛虎般冲进了人堆;长戟左攻右打,上刺下挑,遇者非死即伤,在他身后,像被除草机铲了一片。
唐太宗第一个冲出,他可是马背上睡觉成长起来的皇帝,面对久违的战场心头正火热呢,就见眼前一花,一员唐将就杀进了敌群,最要命的是还穿着一身显眼的白袍,这拉风得让唐太宗想起了秦琼、尉迟恭,什么时候大唐多了这么一位骁骑?
当时正是雷暴天气,雷电在薛仁贵身后炸开,衬托得薛仁贵如同天神下凡,看见此景,高句丽军全都傻眼了,手哆嗦着差点握不住武器,,而唐军却像打了鸡血一样,脑子里都是战意,逮着面前的人就是一顿乱打,打倒了就奔第二个,连军功都懒得去算了。
此战,高句丽军被斩首两万有余,高延寿逃到山上固守。唐太宗把山一围,唐军该吃的吃,该喝的喝,就差举行篝火晚会了。高延寿还能怎么办?等不到援兵,最后带着三万多人投降了。
论功行赏时,薛仁贵被唐太宗授予游击将军一职,正式跨进了大唐将领的行列,让柳氏享福的目标实现了,这一刻,薛仁贵笑得有点帅。
三、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为了引起唐太宗的注意,薛仁贵特意穿上了妻子柳氏在出征前缝制的白袍,耍了点小手段,但他觉得值得,他放弃了与妻子相守的日子,那么就该以荣耀换取妻子的失落,这是责任,也是承诺,妻子告别时挥手时心酸就告诉了他这一点:告别是为了更好地相见!
这两战是改变薛仁贵一生的转折点。
安地之战力挽狂澜征服了士兵的心,树立了威信,这是服众;六山之战以无敌之威获得了唐太宗的赏识,跨入了将领行列,这是机遇。
人不甘心过平庸的日子,就需要学会在挫折中沉淀,等到机遇来临的时候,做到一飞冲天,待到翱翔九天的时候,你会发现曾经所受的磨难只是阻碍你成长的荆棘,而你,那时最该做的是抬脚迈腿无畏前行,而不是绕道或停留。即便被割伤了,这也会带给你宝贵的经验,下次你会加倍小心躲过;如果绕道或停留,你将永远失去勇气,永远追不上前者的步伐。
柳氏帮助薛仁贵抓住了唐太宗亲征的时机,薛仁贵抓住了在唐太宗面前表现的机遇,终于做到了潜龙出渊而傲啸九天,两人的故事充分诠释了男人成功的背后总站着一个坚强的女人的老理。
四、青史留名
龙困浅滩遭虾戏,可龙一旦出渊,那必然一声长啸,在时代的潮流中落下一道属于自己的痕迹,薛仁贵替大唐征战之后,飘扬的旗帜上的薛字便是一道锋利的长矛,令敌军胆寒,让唐军热血沸腾。
唐军并未举全国之力进攻高句丽,在深入其腹地后,随着据守城池的分兵,进攻的力量已经有所不足,再加上大雪天气,唐军的粮草供应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唐太宗于是决定班师回朝,虽然没能彻底征服高句丽,但唐太宗很高兴,出了一个妖孽一般的薛仁贵,唐将后继有人!
薛仁贵从此开启了自己的时代。
1、三箭定天山
回鹘一直是唐朝的小伙伴,但新上任的首领比粟不买唐朝的帐了,他忘了大树底下好乘凉的道理,牛气哄哄地要与唐朝争个高低,不停侵犯唐朝边关,这就把李治惹毛了,下诏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讨伐九姓铁勒。
九姓铁勒带着十万余人鄙视地等着唐军,心里盘算着就算打不赢,拖也能拖垮唐军,所以很轻松地看着天上的白云,欣赏着天山的雪莲花,漫不经心地派出数十人骁骑去挑战。
薛仁贵看着蹬鼻子上眼的九姓铁勒,拍马上阵,闪电出弓,三声弦响,三人落马见了阎王,这马才冲出一半呢……
其他骑兵当场给跪了,回鹘人也佩服英雄啊,特别是这种一言不发拿拳头揍人的汉子,惹不起!
薛仁贵带着一群虎狼之师冲阵,把还没回过神的九姓铁勒杀得大败而逃,回鹘十万余人逃跑起来的场面那叫一个壮观!
朋友想来就来,想走就走,这是大唐待客之道,但是若是敌人来了,薛仁贵喜欢用拳头揍,揍他个生活不能自理,才知道大唐好客并不代表好欺,好心也不是软弱!
薛仁贵带着唐军死追不放,又抓了三个小头领,彻底将九姓铁勒打残,这才唱着“将军三箭定天山,壮士长歌入汉关”收兵了。
2、东征高句丽
唐太宗有个遗憾,那就是因为当初亲征没有彻底征服高句丽,唐高宗把这个遗憾给弥补了。
渊盖苏文病死,三个儿子抢皇位,泉男建、泉男产把指定的继位人泉男生给驱逐了,这泉男生没办法了,只好去求助大唐:只要能够夺回皇位,我就永远是您的小弟!
唐高宗把手一拍,定了,东征高句丽,助泉男生讨伐孽党!
李勣还是老大哥,指挥全军,攻破高句丽西边重镇新城,以此作为唐军的落脚点和跳板,一口气连夺十六座城池,中途都不带喘气的。
泉男建有点慌,但也不是个无能之辈,发兵新城,准备切断唐军的后路,只要阻断了唐军的后勤补给,最后来个瓮中捉鳖,叫大唐的军队有来无回。这一招还真切中了要害,留守新城的庞同善、高侃就被困死了,出是出不去,守又守不住,关键这是唐军的立足点,真不能丢,两人脑门子上的汗流得哗啦啦响。
闻讯而来的薛仁贵骑着马跑得欢,二话不说抄武器就上去了,高句丽一看那拉风的白袍,斗志一下子陷入了冰窟窿,跑吧,这唐将惹不起,新城的围就这样云淡风轻地解了。
解围后的高侃按照部署兵发金山,结果战局不利,陷入了困战,高句丽一看这将不咋地,集中兵力就准备吞掉高侃,重整军心。
薛仁贵又来了,面对着数倍于唐军的高句丽的敌军,呵呵一笑,拍马就冲,直接将高句丽的军队切为两段,使其首尾不能相顾,然后就是左冲右突,将高句丽军按在地上来回摩擦。好嘛,以千人包围万人还能理直气壮叫别人投降,不服就能打到你服的作风,除了薛仁贵也没几个人能办到。
知道战果的唐高宗很开心啊,赶紧写诏书给薛仁贵:你这家伙,太猛了,金山之战该记你首功,感谢你带出了一支无敌之师。好好干,我看好你喔!
“金山大阵,凶党实繁。卿身先士卒,奋不顾命,左冲右击,所向无敌,诸军贾勇,致斯克捷。宜善建功业,全此令名也。”
薛仁贵再战再捷,带着兄弟们打仗就跟玩似的,把高句丽彻底打怕了,很多城看见薛仁贵来了,不带丝毫犹豫直接投降,最后薛仁贵与李勣大军会师于平壤外,完成合围,灭亡了高句丽国,唐军先后攻占占城池一百七十六座!
3、兵败大非川
西北吐谷浑屡屡侵扰唐朝边境,甚至攻打凉州,唐太宗吸了了冷气:典型的不作死就不会死啊!大手一挥,段志玄、李靖、侯君集、李道宗等名将闪亮登场,吐谷浑就变成了唐朝的属国。
吐谷浑消停了,吐蕃向西域扩张时,顺带就灭了吐谷浑,打算与唐朝分庭抗礼,唐高宗不乐意了:我代表月亮惩罚你,薛仁贵你去执行。
唐朝基本上认为这是一场必胜之战,所以舞照跳,歌照唱,谁也没当一回事,包括出征的薛仁贵。
不怕神一般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薛仁贵败了!
郭待封,唐朝名将郭孝恪之子,此次出征担任督运粮草的副总管,对颇负盛名的薛仁贵很不来气,虽然不明着违抗军令,但执行时喜欢酒中掺水——半真半假。
乌海地势险要,薛仁贵轻兵急进,让郭待封埋下粮草率军作为后援,加速行军,会师乌海城。
郭待封来倒是来了,押运着粮草辎重慢慢地走,等到乌海城时,刚好撞到前来救援的吐蕃二十余万大军,羊入狮子口,结果可想而知,郭待封惨败,吐蕃军席卷军粮而去。
没粮草怎么守乌海城?吐蕃军只要将城围上两三月,能活下的唐军有几个?战机已逝,薛仁贵叹息一声,被迫退守大非川,转攻为守。
吐蕃派出四十余万大军强攻唐军,即使薛仁贵再怎么勇猛,也回天乏力,唐军大败!最后薛仁贵只好与吐蕃议和,保住唐军,大唐才有未来。
薛仁贵因此获罪免职被贬为平民,朝中有大臣主张将薛仁贵下狱问罪,唐高宗不答应,因为薛仁贵可是救过他的命的人。当年唐高宗巡幸万年宫,天降大雨导致山洪暴发,直冲万年宫,守卫全吓跑了,护驾的薛仁贵冒死出声预警,才让内宫有了准备,帮助李治逃出了寝宫,不然,李治早就成了水里的一条鱼了。
这份恩情,李治可一直记在心里。
后记
高句丽遗民叛乱,薛仁贵被再次任用,却因不善水战被新罗船兵打败而流放象州。
等到事态平息后,唐高宗再次召回薛仁贵,委以重任,官拜右领军卫将军,镇守边疆。
突厥兵犯云州时,薛仁贵再次带兵征讨。戏剧性的一幕发生了,当突厥人看见唐军主帅是薛仁贵,军心大乱;69岁的老将薛仁贵再展雄风,斩杀突厥上万人,取得云州大捷。
次年,薛仁贵安然去世,终身不负大唐不负卿!
薛仁贵近四十年的戎马生涯,声名可慑敌于千里之外,让大唐的旗帜带着无畏而霸道的气势飞跃在了边疆,守得了中原一片安宁。那分单枪匹马的豪气,那分弯弓定胜负的勇猛,不得不让人想起一首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大唐成为了很多人梦回的地方,除了感受盛世的繁华外,更多的人是想看看当初那些名将的风采和文人的高雅,也许还能喝个酒,彼此拍拍肩膀,临别时再说一声珍重:有空来21世纪来看我,我带你看不一样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