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温暖齐鲁晚报网

2023/2/27 来源:不详

白癜风的早期症状都有哪些 http://m.39.net/pf/a_4662957.html

文/孔庆贵

吃母亲做的饭,即可口又温暖。母亲总是在你不经意间给你端上你想吃的热气腾腾的饭菜。锅碗瓢盆是母亲变戏法的道具,一放学回家,母亲就能给我们变出来很多好吃的,那色香味甭提多诱人了,让你更加感到饥肠辘辘。

父亲娶了母亲快六十年了,母亲就做了近六十年的饭。父亲吃了母亲做的一辈子的饭,很少埋怨母亲做的饭不好吃,吧嗒了一辈子嘴,总是感觉那么香甜可口。

母亲经常说父亲“没人跟你抢,你吃那么快干吗?把嘴吧嗒的那么响。”父亲笑一笑,停顿一下,又不自觉吧嗒起来。我们儿女平时回家看望父母,依然喜欢母亲做的饭菜香味,温暖温暖的。

让我记忆最深的、也是最可口的炒菜里,当属母亲做的猪肉炖粉条,现在成了东北的一道名菜,各大饭店里的菜谱上也都有了名堂,吃过几次后,仍旧感觉还是母亲炖的味道好,香气扑鼻,荡气回肠。

我的故乡在东北的一个林区。父母都是五十年代从山东逃荒到的东北,像一只只无线的风筝,飘落到了那片广袤无垠的黑土地上,开始了陌生、新奇的生活。父亲与二伯父一起闯的关东,母亲是随姥爷姥姥一家七口一起去的。

父亲比母亲大三岁,在山东老乡的撮合下结了秦晋之好。那一年父亲二十二岁。

母亲在家排行老二,当年大姨身体不好,家里的家务活基本上都落在了姥姥和我母亲身上。母亲干活很是麻利,就像一阵风似地,家里的每个角落,只要母亲转一下,一定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

那时侯,母亲十几岁就跟着姥姥没少做了饭,锻炼了母亲做饭的基本功,那土豆丝、那白菜条、那芹菜段,在母亲的刀口下,都很顺从、听话,丝丝、条条、段段都彰显了母亲的细心与功底,就是现在的刀工一般人也学不上来。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东北人基本上以土豆、大白菜、酸菜为主菜,在一口大灶锅里炖上酸菜粉条或是炖土豆块,锅沿上贴上玉米面的“大饼子”,平时没有猪肉,但猪油炖出来的味道也是美味无穷,嗅味可餐。就连被熏出来的“大饼子”也是金黄黄、香喷喷的。家里每年年初买上一只小猪央,到了临近春节杀掉,只有那时才能吃上几顿母亲做的猪肉炖粉条,肉嫩可口、粉条略带筋骨,整个年下,吃的嘴巴里都是油腻腻、香喷喷的,小脸抹搽的油光铮亮。

母亲家的人口多,那时候都很贫穷,做啥事都很讲究节约,做饭更是如此。母亲到这时候仍然很会过,芹菜叶从来没有扔过,做的蒸菜拌蒜汁比饭店做的好吃多了,散而不粘,汁香可口。

母亲经常和我们子女唠叨他们那代人吃的苦、受的累、经历的难事,也让我对我们国家经历的那段苦难有了一点了解,对我大伯一家的不幸感到痛心疾首。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刚刚经历新旧社会制度的转换、三年困难时期的洗礼,虽然人民当家做了主人,但那时候国家一穷二白,物资条件相当匮乏,就连树皮都扒光吃掉了,一日三餐能填饱肚子那是奢望,饿死人的事说起来,让现在的年轻人不可想象,但那个年代确实发生了许多人间悲剧。像我大伯一家,后来听说伯父是饿死在逃荒要饭的路上,几十年没有音讯,大娘改嫁外地,一直也没回过老家,堂兄弟几年后疯疯癫癫地回到了爷爷奶奶身边,十五六岁的孩子也不知道是怎么摸回老家的,也不知道路上经历了的啥事情让他变得疯傻起来。一家人就这样妻离子散,阴阳两隔,很是心痛。

等到了七十年代,国家的经济发展逐步好转,生活物资虽然短缺,但基本能解决温饱问题。国家给咱老百姓每月按计划发放购物券,用于购买家庭生活必需品,那时候的粮票、布票、米、面、油票等应运而生,也就是所谓的计划经济时代,人们不在为吃饭问题整日发愁了。

母亲嫁给父亲后,几乎撑起了这个家全部的后勤工作,尤其是做饭,我的印象里就没有父亲做饭的身影,也不知他老人家做饭的手艺如何?

那时候,母亲不管多忙,只要在家,到点准时就去做饭,其它的事饭后再说。母亲从未攀比过父亲,做饭就像母亲的专利,现在想想这个专利,应该是那个年代的天下所有母亲的勤劳善良之举,常年累月,周而复始地付出,是何等的胸襟与胸怀?

前一段时间,家里的三姨从东北来山东看我母亲,已是我们从东北又迁回山东第三十九个年头了。当年,母亲含泪告别父母、亲人,跟着父亲回到了山东老家,就为照顾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

母亲召集我们兄妹三家齐聚过来,一起为我三姨的到来接风洗尘。席间,三姨一直说着感激我母亲的话,夸我母亲没少帮了家里、吃了不少苦头。最后还是夸我母亲做的饭好吃,就连包个水饺,捏的那个样式看着就喜庆,摆在盖帘上像一大朵盛开的雪莲花;调和的饺子馅,咸淡适中,葱香、油香、调料香味,一应俱全、香气扑鼻,吃的会让你不愿意停下筷子。

转眼母亲已到古稀之年,依旧给父亲做着可口的饭菜。每每聚会,母亲看见孩子们落在桌子上的米粒,还会捡拾起来吃掉,那一幕时时在我眼前浮现,也激励和培养了我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母亲对现在的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很是看不习惯,经常教育子孙要勤俭节约,不要忘记来之不易的好日子、好生活,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号召,举双手赞同。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光说在嘴上,要真的理解“粒粒”的辛苦”。母亲的文化程度不高,但句句说的在理,很有现实意义。

母亲为这个家做了一辈子的饭,也温暖了这个家一辈子。她那勤劳善良、敬天惜粮、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个缩影,应世世代代传递下去……

作者简介:孔庆贵,祖籍山东梁山,供职于农行山东菏泽分行营业部。现为中国农业银行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在线签约作家、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在中国金融作协、中国作家网、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在线、当代作家联盟、山东金融文学等发表了多篇散文、诗歌及小小说。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35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