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钟香鼎绕红尘,幽林密谷显雄姿根培庙
2023/5/9 来源:不详佛教传入北方草原地带,是始于匈奴时期。此后统治北方的各个民族都推崇佛教。藏传佛教文化兴起于元代,昌盛于明末清初,晚清时期衰落下去。由于地方政府的扶持和推崇,辽代以及明末清初,寺庙作为佛教的载体,在赤峰地区留下了大量的历史遗迹。
而藏传佛教在赤峰表现尤为突出的则有梵宗寺、青城寺、罕庙、根培庙等。
梵宗寺始建于年,为宫殿式建筑风格,年进行修缮。
青城寺始建于乾隆年间,为宫殿式建筑风格,年重建后,于年进行修缮。
罕庙始建于年,为藏式建筑风格,年进行修缮。
根培庙始建于年,为宫殿式建筑风格,年进行修缮。根培庙又称广佑寺,位于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北部,距旗人民政府所在地天山镇公里,地处巴彦温都苏木境内。是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内蒙古东部重要的佛事活动场所之一,也是一个旅游观光的理想休闲之地。
根培庙三面环山,腹临平川。北有敖包图山,山上有古代敖包,故而得名。东有老爷山,因其顶峰原有一尊古老的老爷塑像而得名。西有百兴图绍荣山,气势磅礴。云僧活佛第二世巡游各地,路过这里,看见此地山势险峻、地势平坦、森林密布、水草肥美、风水脉络清晰,便选定此地建庙。四周有八个白塔和群山相映,远眺白云蓝天、山头塔形、小溪流水,别有一番风光。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正如诗人常建说的那样,曲径通幽、万籁俱寂,此情此景,不由得让我想起,这描述的并非破山寺,而乃根培庙。
根培庙共有五世杨松活佛转世。第五世杨松活佛吉木彦曾在塔尔寺、雍和宫居留学习,精通蒙、藏和日文,并精通经文、天文、音乐、哲学等,被九世班禅赐名“阿格旺力格吉木彦活佛扎木苏”及诏书、佛印和永生十五诗经,更与十世班禅特殊结缘,曾当过十世班禅大师的经师,为其教授密宗重要宝典《时轮金刚》。佛教经典《甘珠尔经》、《丹珠尔经》共卷,也存放在根培庙里。根培庙随着杨松活佛的影响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年,九世班禅额尔德尼却吉尼玛驾临根培庙,并传经。
根培庙距今有多年的历史,极盛时喇嘛达多名。原有三座大殿即苏古沁独宫(大经堂)、丁科尔独宫(天文学院)、却日独宫(哲学院);小庙七座,庙仓40余间。
根培庙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破坏,年开始重修寺院,恢复了佛事活动。修建后的寺庙基本恢复了原状,整个寺院占地面积约50多亩,有大殿一座,小庙七座。主院为凸字形,主要建筑由苏古沁独宫、观音庙、老爷庙、东西玛尼庙、天王殿、庙塔、旗杆等建筑组成,属藏汉结合式建筑物。建筑面积为0余平方米,主要建筑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建筑物坐落在中轴线上,逐级而上,东西相对称。
根培庙旁有一个敖包,上立一块碑,碑上画着一幅图画,是一只凤凰衔着一条蛇。相传根培庙初建时,喇嘛每超过百人,就有人不明不白死去。后来一位高僧云游至此,得知附近蛇精作怪,吸人精血,遂下此镇物。自此寺庙喇嘛太平无事,香火日盛。
根培庙是一处集佛教文化、自然风光、民族风情为一体的旅游名胜景区。寺庙周围群山环绕,草木茂盛,环境幽雅,与白璧朱门的建筑相映,可谓深山古刹,风景优美。根培庙方圆几百里都是蒙古族牧民群众居住,他们均以畜牧业生产为主,大都保持传统的生活方式,蒙古族风情浓郁。你可以走进蒙古包,喝着飘香的奶茶,品着醇厚的美酒,咀嚼鲜嫩的全羊肉,欣赏美妙的歌舞,观赏传统体育项目,尽情领略草原风情。
根培庙每天香客不断,游人也很多。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四月十五、六月初四、九月二十二这里都开庙会,每次约有上千人参加。庙会上既有佛事活动,也搞商品交流。庙里有住持负责整个寺的各项事务,喇嘛在寺外各有自己的住所,整齐有序,故此地又被称为“喇嘛村”。根培庙不仅对我国佛教和清史的研究有很大价值,对阿旗的社会、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影响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根培庙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宝藏,其建筑风格、结构、绘画艺术、雕塑工艺不论在历史传统上、民族格局上和自然环境上都有相当的代表性,这一灿烂的民族文化遗产,它不仅对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影响具有重要研究价值,而且对我国佛教和清史的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年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信仰是个鸟儿,黎明还是黝黑时,就触着曙光而讴歌了。——泰戈尔
信仰的力量是强大的,或者说,心理的力量是强大的,即便你的病体沉疴,处境艰难,爱恨嗔痴,它仍然给你希望,让你超脱世俗的禁锢。而根培庙就是这样的存在。
清代以前,喇嘛庙遍布蒙古草原,成为人们的向化之地,如果抛开其他宗教目的,这在当时来讲,对进行蒙藏文化交流,传播天文、历算和蒙医蒙药知识,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1].佛教寺庙在昭乌达地区的印象
[2].赤峰地区辽代、清代时期的佛教寺庙文化调查.雪莲..11
部分图片由武宏波提供
感谢武宏波对本文的支持
本文为原创转载须经作者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