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寸土不让的豪迈战歌
2023/5/11 来源:不详“又看到豫剧团地道的豫剧了,又听到久违的乡音了,过瘾!”“我们在,国土就在——这台词,振奋人心!”“我们背后是强大的祖国,是七亿多中国人民,我们就是铜墙铁壁,就算同归于尽,也绝不后退半步——这铿锵有力的声音,扬我国威啊!”国家艺术基金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豫剧《半幅进疆图》3月15日下午5点在石河子市人民电影院拉开了首演的帷幕。演出结束后,观众恋恋不舍地走出剧场,边走边夸赞该剧。
继豫剧《我的娘·我的根》先后通过国家艺术基金年度大型舞台剧创作资助项目、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后,这是石河子市艺术剧院又一部豫剧剧目通过国家艺术基金立项资助。
豫剧《半幅进疆图》以壮美的舞台呈现方式、闪回的艺术手法,艺术地再现了第一代兵团人“一手拿镐、一手拿枪”守卫祖国边疆、建设大美新疆的壮阔历史画卷。剧作者以温情的笔墨、饱含对新疆的满腔热情,描述了老军垦人耄耋之年的生活现状和精神状态,展现了无数支边人对国家的赤胆忠心和对新疆建设的鞠躬尽瘁,彰显了兵团人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揭示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寸土不让的宏大主旨,对促进文化润疆深入开展、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各民族之间的深层联系有鲜明的时代意义。
当年,援疆青年韩峻肯和葛笑春在辛勤的劳动中建立了美好的爱情,并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宝宝。在一次保护麦田、抗击边疆入侵者的战斗前,葛笑春将宝宝托付给战友张玉文照顾,不料宝宝被压在暴雨冲塌的地窝子里,不幸夭折。面对失去孩子现实,胜利归来的韩峻肯和葛笑春,极度痛苦,悲愤不已;张玉文夫妇极度自责,远走他乡。从此,两家人失去了联系。光阴荏苒,岁月更迭。退了休的韩峻肯按照当年的约定,在家创作进疆图。当第六幅进疆图创作到一半的时候,突然失忆了。家人和战友们竭尽全力,重回故地,陪着这位老军垦又经历了一次激情燃烧的岁月,终于唤醒了他。
由于该剧的主要角色年龄跨度较大,院团积极支持青年新秀挑大梁、当主角,不同年龄段的同一角色分别由艺术功底深厚的老艺术家和优秀青年戏曲演员来共同担任,以老带新、以老促新、以老育新。这对于促进院团良性循环有积极的意义,对于豫剧在边疆的传承和发展有极大的助推作用,也充分体现了国家艺术基金着力培养基层中青年演员、涵养艺术生态的宗旨。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豫剧伴随着河南的支边青年在新疆生根发芽,老一代兵团豫剧人和军垦战士一起同甘共苦,为新疆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为豫剧在新疆的传播、发扬、光大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上世纪80年代,仅新疆石河子地区就有23家豫剧团。豫剧到边疆生根发芽后,与当地民族音乐有机融合,守正创新,形成了边疆豫剧特有的风格,散发着清新的雪莲香。
石河子市艺术剧院豫剧团自年成立以来,始终秉承“传承戏曲文化、光大豫剧事业”的理念,固本求新,尊古创新,排演了一大批深受各族人民喜爱的优秀剧目,如一枝永不凋谢的美丽雪莲,一年四季盛开在祖国的边疆。特别是院团排演的以军垦文化为核心的《沙枣花·白杨树》《三世亲情》《古玛河》《天山雪莲》《我的娘·我的根》《一家亲》等原创剧目,将兵团三代人的情感血脉,汇聚成滔滔不绝的精神长河,流淌在那片广袤而神奇的大地上,成为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
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马金凤新疆演出时与乐队合影
著名剧作家杨兰春到剧团调研
年7月,《我的娘·我的根》受中宣部、文化部邀请,赴京参加基层院团戏曲汇演,文化部和兵团领导同首都观众一起观看演出。
据悉,该剧首演后,按照项目的实施计划,根据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要求,将及时进行后续的巡演任务。
图片:河南清之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资料图片
摄影:小草